金明馆丛稿二编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金明馆丛稿二编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古籍,集部,诗文评类,

作者: 陈寅恪 著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1-7-1字数: 225000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 2001/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800940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陈寅恪先生一生为文,以 “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为其学术生涯之道德坐标。先生著作等身,遗泽后世,独开史学研究之全新天地,其人格力量为后人所仰止。本书谨以先生执教期间备课讲义及其它零散史学原稿结集出版,为海内首次付印。遵先生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竖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异体字。

内容简介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後就读於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後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後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後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後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後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後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陈寅恪集十三种十四册,收入了现在所能找到的作者全部著述。其中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二编、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柳如是别传七种,八十年代曾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以上海古籍版为底本(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二书原据三联书店一九五七年版重印),内容基本不变。惟寒柳堂集增补了“寒柳堂记梦未定稿(补)”一文。诗集(原名陈寅恪诗集附唐篔诗存)和读书札记一集(原名陈寅恪读书札记旧唐书新唐书之部)八九十年代分别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均有增补。书信集、读书札记二集、读书札记三集、讲义及杂稿四种均为新辑。全书编辑体例如下:

一、所收内容,已发表的均保持发表时的原貌。经作者修改过的论著,则采用最後的修改本。未刊稿主要依据作者手迹录出。

二、本集所收已刊、未刊著述均予校订,凡体例不一或讹脱倒衍文字皆作改正。引文一般依现行点校本校核,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尚无点校本行世的史籍史料,大多依通行本校核。少量作者批语、论述系针对原版本而来,则引文原貌酌情予以保留。以上改动均不出校记。

三、凡已刊论文、序跋、书信等均附初次发表之刊物及时间,未刊文槁尽量注明写作时间。

四、根据作者生前愿望,全书采用繁体字发排。人名、地名、书名均不加符号注明。一般采用通行字,保留少数異体字。引文中凡为阅读之便而补入被略去的内容时,补入文字加〔〕,凡属作者说明性文字则加()。原稿不易辨识的文字以□示之。

陈寅恪集的出版曾得到季羡林、周一良、李慎之先生的指点,并获得海内外学术文化界人士的热情相助。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了此项工作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年十二月

作者简介

陈寅恪(一八九○——一九六九),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学日本及欧美,先後就读於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和美国哈佛大学。一九二五年受聘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回国任教。後任清华大学中文、历史系合聘教授,兼任中央研究院理事、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第一组主任及故宫博物院理事等,其後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後挈全家离北平南行,先後任教於西南联合大学、香港大学、广西大学和燕京大学。一九三九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通讯院士。一九四二年後为教育部聘任教授。一九四六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一九四八年南迁广州,任岭南大学教授,一九五二年後为中山大学教授。一九五五年後并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媒体评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