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危机-尼克松政府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研究(1969-1972)

分类: 图书,经济,国际经济,
作者: 张清著
出 版 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396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30505801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应对危机(尼克松政府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研究1969-1972)》从美国经济霸权变迁及其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角度,依据新近出版的美国外交档案资料,着重考察了尼克松政府第一任期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的调整。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简介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遭遇严重危机。本书从美国经济霸权变迁及其对经济全球化影响的角度,依据新近出版的美国外交档案资料,着重考察了尼克松政府第一任期对外经济战略与政策的调整。尼克松政府在国际金融与货币、国际贸易、对外援助等领域采取的措施,形成了一种典型的“应对危机战略与政策”。它们有效地护持了美国的利益,并构成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章。
作者简介
张清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对外经济关系、国际关系理论、世界史。
目录
总序
绪论
第一章 对外经济调整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的历史基础
第二节 美国霸权制度出现与权势凸显
第三节 经济霸权下的全球化发展悖论
小结
第二章 对外经济调整基本倾向的确立
第一节 美国经济霸权危机的来临
第二节 对外经济战略的基本倾向
第三节 世界经济“责任分担”政策
小结
第三章 黄金美元脱钩的对外金融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对外金融与货币政策的初步形成
第二节 “新经济政策”的制定
第三节 对外金融磋商的调整与史密森协议
第四节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小结
第四章 自由和互惠原则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一节 互惠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
第二节 东西方贸易政策的重大调整
第三节 重要及战略物资贸易与储备政策
小结
第五章 负担和责任分担的对外援助政策
第一节 对外援助战略原则的确立
第二节 负担和责任分担政策的实施
小结
结论
后记
附录一 主要缩略语表
附录二 重要人名对照表
图表目录
表1—1 战时动员基本情况表
表1—2 美国战时国民生产总值
表1—3 美国战时国民生产净值
表1—4 战时工业、矿业、交通实力基本情况表
表1—5 战时农业实力基本情况表
表1—6 战时美国国际收支平衡估算表:商品及服务
表1—7 1945年美国政府对外赠予及贷款情况表
表1—8 战时美国政府财政实力情况表
表1—9 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
表1—10 主要工业国家农业生产指数
表1—11 主要工业国家进出口贸易比较
表1—12 主要工业国家黄金储备比较
表1—13 越南战争高潮期间美国国家安全开支情况
表2—1 战后美国国民生产与人口情况表
表2—2 战后美国经济增长率情况表
表2—3 战后美国制造业、农业及第三产业情况表
表2—4 战后美国钢铁生产占世界比重表
表2—5 战后主要西方经济大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分时段比较表
表2—6 战后美国国际收支平衡简表
表3—1 1972年2月其他主要货币对美元汇价变动情况表
参考文献
索引
书摘插图
第一章对外经济调整的历史背景
战后美国对外经济霸权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共同构成了尼克松政府进行战略与政策重大调整的历史基础和前提。霸权,可以从哲学意义上区分为霸权的权势因素和制度因素,同时两者紧密相连,形成了霸权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机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通过大规模经济动员形成了在战后世界中鹤立鸡群的经济实力,为对外经济霸权的硬实力权势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以非歧视性和互惠原则为主要内容的自由多边主义,为对外经济霸权的软实力制度提供了思想基础。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体系,美国建立了战后经济霸权制度;通过对英国贷款尤其是对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美国确立了战后经济霸权权势。战后美国经济霸权的制度因素与权势因素相互支撑和配合,共同构成了美国经济霸权有机整体。随着冷战兴起和发展,美国在众多问题上十分突出地重视和强调霸权硬实力的权势因素,甚至形成60年代在越南的霸权权势极度张扬,体现着霸权的单边管理实质。与此相比,美国霸权的软实力制度因素在实际运作效能上常常相形见绌。正是美国经济霸权自身的制度性缺陷和美国经济霸权权势极度张扬,一方面形成了战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中世界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赖不断增强,而另一方面又造成了世界经济联系的种种缺陷甚至全球经济分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