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作文作文素材王:高中课文素材梳理与升格

分类: 图书,中小学教辅,高中通用,语文,
作者: 曹韧主编
出 版 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5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4403545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高度重视:课本蕴含丰富的写作素材;系统梳理:六册教材逐课盘点;深入挖掘:提升材料哲思品位;精要示范:导引素材运用规律。
内容简介
小的作文,却有大的世界。语文教育,乃至整个人文教育的突破口,在于作文,离开作文,语文教育的目标无从依附,离开作文,教育立人的方向将难以确立。
第三代作文:引领作文图书走出困境。
改革开放伊始,语文教育百废待兴,作文图书蹒跚起步,第一代作文应运而生,暂时性地填补了作文阅读的空白。其后,以山西教育出版社“中国学生作文大全”为肇始的第二代作文图书,开辟了作文教育、阅读、研究的新局面,让无数人为之欢欣鼓舞。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十年过去了,作文图书却仍旧只是在第二代作文的圈子里膨胀,对此,充满尤虑。我们呼吁,作文图书,必须换代!做第三代作文图书革命的领舞者,是我们应该承担的使命和不可推卸的重任。
第三代作文:构筑学生精神成长家园。
第三代作文充分尊重当代中小学生的情感、个性,给他们以抒情、呐喊的自由。
第三代作文将注重写作理论的建设,以深沉的智慧和“明白的理性”来指导编辑实践,将理论融入一个个具体的、贴近学生接受心理的环节。
第三代作文对小学、初中、高中各段的作文训练进行整体的认知和规划,并注意其问的有机衔接。
第三代作文将重视写作思维的提升以及写作非智力因素的渗透,彻底告别选文加点评的传统编辑思路。
第三代作文重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本着读写和谐合一的认识,对阅读与写作进行平行处理,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在写作中体悟阅读的意义。
第三代作文更注意与时代文化信息的连接互通,关注新的理想追求、新的价值观念、新的人文准则,以及由此引发的写作观念、写作手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一系列作文教与学元素的变化。
第三代作文:开创作文图书出版新时代。
20世纪90年代,山西教育出版社独力掀起了第二代作文的革命浪潮。现在,我们经过长久酝酿重磅推出的第三代作文,将以“全新换代,王者归来”的气势,给已经陷入困境的作文图书出版注入崭新的活力!
第三代作文必将顺应时代的选择,开拓新的思路和方向,成为作文教育发展过程中带有里程碑性质的概括与总结,开创作文图书出版新的伟大的时代!
目录
第一编 课文素材:最便捷的作文资料
第一章意识:课文,巨大的写作资源库
第一节写作:向教材要素材
第二节立足教材:高三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第一捷径
第二章方向:课文素材的主题定向及入文行走
第一节课文素材定向主题扫描
第二节课文素材入文的五个切入点
第三节课文素材运用的四种形式
第三章操作:课文素材的价值化处理
第一节课文素材价值化处理操作流程(之一)
第二节课文素材价值化处理操作流程(之二)
第二编素材导写:他山之石
第一章高中教材第一册课文素材展台
第一课沁园春长沙
第二课再别康桥
第三课大堰河,我的保姆
第四课中外短诗五首(其二)
第五课兰亭集序
第六课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第七课小狗包弟
第八课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
第九课金岳霖先生
第十课包身工
第十一课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
第十二课飞向太空的航程
第二章高中教材第二册课本素材展台
第一课荷塘月色
第二课故都的秋
第三课囚绿记
第四课瓦尔登湖
第五课诗经两首
第六课孔雀东南飞
第七课诗三首
第八课祝之武退秦师
第九课荆轲刺秦王
第十课鸿门宴
第十一课召公谏厉王弭谤
第十二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第十三课我有一个梦想
……
第三编理性升格:素材价值深层透视
书摘插图
第一编 课文素材:最便捷的作文资料
第一章意识:课文,巨大的写作资源库
第一节写作:向教材要素材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广大学生见到话题作文时的普遍心态。究其原因,据笔者调查,学生见到话题时头脑要么空洞洞的,要么蹦出的还是那些写烂的旧材料,实在是“无米下炊”。在课业负担和考试的双重压力下,在阅读量少、不懂积累的前提下,一些学生见到话题作文时,拿不出新鲜有效的材料时,只好硬着头皮逼迫自己编造故事,说空话、假话、套话,作无病呻吟之状,此情此景确实令人头疼。
怎么办?途径之一是向教材要素材。笔者统计,在三年高中的语、数、英、政、史、地学科里,学生接触到的人物或文学形象、历史事件、自然风物非常丰富,如中外古今人物有100多个,包括孔子、曹操、文天祥、焦裕禄、霍金等。文学形象将近100个,包括林黛玉、刘兰芝、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历史事件有岳飞抗金、胡服骑射、南京大屠杀……现实见闻有网吧、马加爵杀人事件、刘翔的“飞翔”、美伊战争……只要学生对人物事迹或事件有较充分的理解,在平时加强阅读积累、思想积累和生活积累,在作文时思接千载,笔触古今,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让他(它)们替学生说话,就是很好的素材。其实若翻阅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会发现,屈原、苏轼、李白、王昭君……历史人物事迹不断地在高考英雄笔下生花。前几年用过的材料今年照样被运用,令人产生“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之感。
古语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高一至高三,我们倡导学生立足教材、语文读本、练习册里的精美篇章,收集整理,创造性地对一些素材加以想象推演,在作文中闪亮登场,巧妙利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利用文本,积累素材
积累材料是写作的前提。学生有了材料,写作时就会情到文至,思到笔随。作文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让学生用筛选的眼光对1至6册课文读本中存在着相关或相似的事例精华中提炼出一两句,加以分门别类,冠以诸如“爱国”、“素质教育”、“说话艺术”等话题加以汇总,以丰富自己的作文资源。这里撷取几例加以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