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选择——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2007年卷)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选择——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2007年卷)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作者: 汪永晨主编

出 版 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7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080308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丛书宗旨:召集著名媒体的知名记者,就年度环境重大事件进行深度调查和跟踪,反映中国整体环境状况、探讨现实问题以及相关的政策、出路、对策等等。

本书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第一辑《改变》,谨慎收录和选择“影视环保调查”、“过度包装”、“城市化与水资源短缺”等12个年度重大环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国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界的最新动态。作者们在报告中不仅描述事态,还提出问题.促进思考并探讨出路.清晰完整地呈现现实、观点、批评和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的形式和宗旨都秉承了第一辑《改变》,谨慎收录和选择“影视环保调查”、“过度包装”、“城市化与水资源短缺”等12个年度重大环保事件,充分反映了2007年中国的环境状况和环保界的最新动态。本书所收的文章相比第一辑笔锋更加犀利,剖析更加深刻。像太湖蓝藻的问题;长江干流、支流与鄱阳湖挖沙的问题;公众参与如何引导的问题;如何正确看待江河水电开发的问题——每一篇所涉及到的问题,无一不是提醒人们在谋划一项工程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环境效益,远近结合,统筹兼顾。这对提高社会的科学决策能力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书中讲述的一个个故事,汇总成一个共同的声音,就是:“谁毁弃了家园,谁就输掉了未来;谁保护好环境,谁就赢得了明天”。

目录

推荐序 媒体是环保强大的支撑力量

2007年中国环境大事记——记者回顾

2007中国影视环保调查

过度包装吞噬资源的血口

城市化与水资源短缺的思考

绿色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环保大厦何以支撑

2007,中国公共事件元年——厦门PX事件、北京六里屯垃圾厂、上海磁悬浮列车

区域限批的吕梁案例

长江科考:白暨豚未见踪影 鄱阳湖挖沙:江豚遭灭顶之灾

太湖蓝藻事件颠覆苏南全面小康模式

红树林:“海岸卫士”的绝处逢生

冰川消融:争议与现实

江河十年行——2007纪事(2007年12月16日-29日)

书摘插图

2007年中国环境大事记——记者回顾

汪永晨

写这篇回顾时,中国正在经受着巨大的灾难。四川汶川大地震让全国上下哀悼。大自然怎么了?众说纷纭。

不管怎么说,自然与生态,人与自然,在这次大灾后,会让人们重新认识,重新面对,我相信。

2007年,中国环境既经受着太湖污染、重庆大涝、长江水位持续历史最低,也有着《新京报》上说的:2007年的“民意盛宴”绝非仅仅是这三个事件。越来越多公共管理、公共决策领域活跃着公民的身影、回落着民意的声音,这使我们有理由做出判断——2007年或可称为中国社会的“民意表达年”、“公众参与年”。

在环境问题上,“表达”和“参与”已成为一种国家价值观,成为公民的生活方式,谁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但事实却能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未来,厦门PX事件、北京六里屯垃圾厂、上海磁悬列车的争议,一定不仅仅是地方政府尊重民意的个案,而更多地会是地方政府为错误的决策埋单,会有更多的公众参与到政府决策的程序中去。

《新京报》评论部主任王爱军今年也加入到我们的记者调查队伍中。他在《环保大厦何以支撑》一文中说:对中国环保这样的“庞然大物”进行“病理”诊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2005年就已经启动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立法迟迟没有进展,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其中的原因:条例立法受阻主要源于有些部门和地方政府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支持这项立法工作;有些部门和单位甚至以种种理由逃避开展规划环评的责任。

王爱军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地方政府对环保的阻力,而环保总局又要“做点事情”,于是,建立在非法治制度之上的“环保风暴”连刮几轮,效果有限。环境保护,靠这种运动式的执法,难免“人走政息”。而风暴式的执法,从一个方面证明了环保制度化的欠缺。

《冰川消融》一文中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2007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确定为“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供的资料,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地球气温不断增高。从l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至今,全球平均气温增高了0.75摄氏度。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冰川融化、冰盖缩小、冰架断裂。

中国已经出现城市化的“大跃进”,这股在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大规模“造城运动”,既违反循序渐进原则,也超出了正常的城市化发展轨道,突破了水资源承载力,使城市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按现在的速度扩张下去,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超过50%,2020年将达到64%,2050年达到(2002年)世界高收入国家城市化率的平均值75%,中国城市人口总量将达到10亿~11亿。中国的水资源现状显示:未来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进入城市。

这个显示看起来有点吓人,但是连四川成都这样的天府之国都成了缺水城市的现实,确实是我们难以想象的。

《城市化与水资源短缺的思考》一文中,给了我更多的数据: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举世瞩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5年的42.99%,这个速度在全世界是创纪录的。达到同样的水平(即从20%-40%),英国花了120年,美国花了80年,日本30多年,而我们只用了22年。

《太湖蓝藻事件颠覆苏南全面小康模式》一文作者的家乡就在太湖边。从小唱着“太湖美在太湖水”的他,在这篇文章的大事记中这样写道: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国如今的水污染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资金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是该告别“风暴”寻找新路的时候了。潘岳表示,制度建设比“风暴”更为艰辛。在“花瓶”和“令箭”之间,在不同部门、地方和行业的利益冲突之间,在人们过高的期望和可能不那么完美的结果之间,亦有夭折的可能。如果短期内无法完成这样巨大的调整,那么设立一套对官员的环境考核和问责制度,就是次优选择。对于环保部门自己来说,目前急需环境执法和监测系统的垂直运作。

从冰川融化,到城市缺水,到江河污染,人类经受着大自然的拷问,大自然中的其他生灵,因为我们人类的干扰,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长江科考:白暨豚未见踪影鄱阳湖挖沙:江豚遭灭顶之灾》调查提出的是:面对2006年12月长江中下游白暨豚国际科学考察未见白暨豚的踪影、中国鲸豚类物种保护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大家一致认为很有必要分头采取一系列积极行动,呼吁全社会以及公众对长江生态、环境状况的优劣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关系给予充分关注,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扭转长江生物的濒危态势,使已经“升入”濒危物种的江豚不再步白暨豚的后尘,从现在起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专家告诫说,中国需要考虑发展新型住宅,而不是专注楼房的建设。

蒋高明说,看上去再平常不过的沙子、石头、泥土,都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像石油、矿产一样也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没有沙子,河流会失去其生态服务、泄洪和水质净化等等重要的功能。在历史上一向不起眼儿的河沙湖沙,在人类的欲壑面前如今也变成弥足珍贵的资源了。

在我们登船时,这条“挖沙王”刚刚给一条800吨的小型拉沙船装完货,船上震耳欲聋的挖沙和运沙机器都停了。据船上一名安徽籍工头说,这条船一天能挖数十万吨沙子。

除了动物以外,正在经历挑战的还有植物。《红树林:“海岸卫士”的绝处逢生》一文中说: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红树林”是个很陌生的词,许多红树林保护工作者一开始对这种生长在陆海交界处的“海上森林”也不了解,只见潮起时,蔚蓝的海面上浮着一片绿洲;潮落,绿洲中则露出千姿百态的枝干。名词解释中的红树林就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岸潮间带滩涂上生长的由木本植物组成的乔木和灌木林的统称,又被称为“海底森林”,通俗地说,就是可以被海水间歇陛浸泡的树林。

“2004年年末的印度洋海啸是个转折点”,王文卿教授说,也正是从印度洋海啸后,红树林作为“绿色盾牌”和“海岸卫士”的作用迅疾引起高层重视。“保护红树林和生态修复,不能光盯着那几棵树,不然就谈不上完整的保护”,王文卿举例说,1992年-1997年间,深圳福田红树林的面积没减少,鸟儿却减少了70%,原因就是红树林旁的鸟类寻食地遭到了破坏。

《区域限批的吕梁案例》是以一个地区的案例分析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个法规。文中这样说道:国家环保总局使出区域限批这一“杀手锏”的背景是:2006年中国面临着“最为严峻”的环境形势,全年发生严重环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两天一起;环境投诉已达60万人次。国务院年初提出的能耗降低4%、污染物排放降低2%的目标无法实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如果说区域是国家环保总局的一个“杀手锏”的话,那么绿色金融,也是2007年环保的一项重要举措。《绿色信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国际为例指出:当前世界各国趋向于达成一项国际共识,即金融作为一种稀缺陛资源,要提高对贷款的使用效率,优化和健全金融调剂社会资金余缺、实现资产避险、产业结构调整和引导合理消费,就必须考虑投资项目环境和社会影响因素,完善金融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因此,金融业在贷款、执行、管理项目的同时,出资人和银行应该对其出资支持的项目所造成的环境和社会影响负责。因此,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基准——“赤道原则”应运而生。

顺应国际金融业发展的趋势,为推动各地落实节能降耗减排的艰巨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2007年7月,我国政府三部委联合出台“绿色信贷”政策。

过度包装和绿色信贷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但是其浪费却已到了惊人的地步,《过度包装吞噬资源的血口》的调查记者认为。采访过度包装题材大概是记者最容易完成的任务,因为过度包装的商品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即使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再次观察,也依然为中国商品巨大的包装浪费而感觉耻辱。几乎所有可以作为礼物的商品,无一不被过度包装夸大着体积。想到那些精工制造、铺天盖地、瞬间就会变为垃圾的纸盒,就仿佛看到一场场野蛮的资源自我掠夺。

从中外产品包装上很能看出环境意识上的差距。国外朋友送的u盘,两个内存极大的u盘只用一个小小的绣花绸袋装着,体积小到能放进上衣口袋。从中关村买的u盘,一个盘就要装进一个半尺长的盒子,加上各种衬垫拿在手里沉沉的。

《2007中国影视环保调查》这篇文章和本书其他文章比起来,可能吸引的是不同的读者群。影视,更为大众化。而这一大众化带来了什么呢?作者告诉我们:2006年影视拍摄给风景名胜带来的破坏,引起媒体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绿色影视”成为2006年环境保护领域最热门的词汇,2006年也成为中国“绿色影视元年”。2007年是获得回报的一年,舆论开始空前关注,破坏环境导演纷纷认错,政府部门出台通知,影视制作人开始走向环保之路。2007年,堪称为中国的环保快速起步年。2007年,糟蹋环境的大片继续接受审判,环保主义者继续跟进,限制影视、保护环境的法规出台,更多的大片开始打出环保牌,曾经的“落后导演”洗心革面。2007年的中国影视环保,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政府与民问,影视与观众,终于开始并肩而行。

……

选择——中国环境记者调查报告(2007年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际经济法(第三版)
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系列实用规划教材——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中国城市名片(商务篇)——中高级汉语视听教程(含2张DVD)
人文素质教育教材系列——逻辑
蓝色海豚音
找回国家
继承与叛逆
世界漫画指南
死在这里也不错
给青年建筑师的信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