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五轮书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军事,世界军事,
作者: (日)宫本武藏 著,张利明 编译
出 版 社: 长征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1字数: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4482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由著名旅日学者,孔子第七十六代直系孙也健教授倾情推荐。
认识日本,国人必读。与《孙子兵法》《战争论》齐名的世界第一兵法,哈佛大学商学院将《五轮书》列为指定用书。
在日本、欧美销量达数以亿计,常列《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畅销书榜。被誉为日本有史以来最畅销图书。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人,要想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成功,光有雄心和豪情是不够的,一定要有切实可行的战术和手段来实现它。在这方面,《五轮书》可以提供一切赢得胜利的方法。
——松下幸之助
《五轮书》是世界兵法史上的杰作,其中所谈到的战略战术对于现代企业管理与个人成功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杰克韦尔奇
我想,哈佛商学院将《五轮书》列为学生的必读书之一并非一时冲动,这部关于制胜之道的书就如同中国的《孙子兵法》,具有非常大的实际指导作用,我们看到今天仍有如此多的日本经理人采用其中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经营决策就不难理解……
——肯布兰查德(《一分钟经理人》作者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日本兵法与竞争策略的书,包括《五轮书》和《兵法家传书》两部经典著作,尤其是《五轮书》,更与《孙子兵法》和《战争论》齐名,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作者宫本武藏和柳生宗炬都是日本历史上的兵法大家。从他们的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竞争策略具体而实用,简单且易懂。这两部书自问世以来,对日本武士道文化的产生与传播都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这两本书中的竞争制胜思想可以适用于一切竞争形式,尤其是在现代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更是大有用武之地。为此,美国著名的哈佛商学院甚至将《五轮书》列入学生的必读书目。本书还特意精选了20个近代商业经典案例,一一用《五轮书》中的战术观点予以分析,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本书中还穿插有大量精美日本浮世绘插图和现代人工手绘插图,对书中的战术动作和思想观点进行重点解析,使你的阅读变得轻松,甚至成为一种享受。
目录
日本战国末期江户时代初期各剑道流派
分布示意图
导读
序言
五轮书
自序 宫本武藏
第一章 地之卷
论兵法
以木匠之道比喻兵法之道
论本书五卷之结构
论“二刀流”之命名
论兵器之性
论兵法之“节奏”
地之卷结语
第二章 水之卷
兵法之心态
兵法之姿势
兵法之眼法
太刀握法
步法
五段位
用刀法
刀法五技
无构之构
一招制胜
二次跃出
无念无想劈
流水劈
应机劈
霹雳斩
一叶斩
身刀合一
区别攻、击
短臂猿身
贴身战术
比身高法
粘刀术
撞击术
躲闪之法
刺脸法
刺心法
呵斥
闪击
以一战多法
把握决斗中之有利时机
一击必杀
人刀合一
水之卷结语
第三章 火之卷
位置
三种抢占先机之术
压枕
穿越急流
了解对手
剑之踩踏
对付溃散的敌人
变成敌人
转变思路
试探
唬敌
痹敌
扰敌
叱呵
纠缠
攻其薄弱
惑敌术
吼术
“之”字战
一鼓作气
出人意料
攻心为上
另辟蹊径
大局为重
操纵敌人于股掌
无刀之战
身如磐石
火之卷结语
第四章 风之卷
用大太刀的流派
用蛮力的流派
用小太刀的流派
强调招数的流派
强调架势的流派
其他流派的眼法
其他流派的步法
其他流派的速度
本派兵法的绝招
风之卷结语
第五章 空之卷
“剑圣”宫本武藏的传奇一生
兵法家传书
柳生宗炬
个人与整体
兵法之核心
审时
远与近
军略
第一章 杀人刀
大学
情绪与意志
表象和意图
打草惊蛇
观敌之机
“攻势”和“守势”
身体和剑的攻守原则
身、心的“攻势”和“守势”
面对进攻之敌时必须掌握的要点
与敌手对抗中必须掌握的要点
三种佯攻的方法
利用心态的变化
双观法
打和挨打:通过挨打取胜 。
三种“节拍”
小节拍到大节拍,大节拍到小节拍
留意节拍
聆听“风声”和“水声”
论“病”
论“去病”的阶段问题
平常心
恰似木人见花鸟
自由心
第二章 活人剑
察情
“有”和“无”的韵律及并存
水中之月及月影
静止之剑
说说“静止”
步伐
第一原则:遭遇对手时的心态
谨慎的一足之隔
关键的“第一刀”
何为“水中月”、“静止之剑”、“疾病之
扰”、“身体与手足”?
出手
安全距离
走位
“看静止之剑”的三个层次
“心像水中月,身如镜中影”
仓促之攻
收心
谈“一片真空”、“空”、“以剑见心”
真妄之心
第三章 无刀
大机大用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兵法和佛学
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位高权重的柳生宗炬
商用五轮书
掌握场地
了解状况
出敌意表
踏住其剑
直捣黄龙
乘敌之危
先发制人
将心比心
迷惑敌人
转换角度
独树一格
孤注一掷
见风转舵
转换角度
闪电一击
擒王战术
以势慑敌
临危不乱
物尽其用
人尽其才
请君人瓮
斩草除根
以一击众
死缠活赖
善选兵器
附录1:日本剑道流派考
附录2:日本战国时代简介
附录3:宫本武藏年谱
日本刀剑文化鉴赏目录
日本刀的分类
日本刀“茎”和“镱目”的分类
日本刀身和刃纹的种类
日本的弓箭
日本的复合弓
日本箭矢构造与镞的种类
柳生一族与忍者世界
书摘插图
五轮书
第一章 地之卷
论兵法
自古以来,中、日两国精通兵法的高人,通常被人称为“兵法家”,受到世人的尊崇。然而遗憾的是,当今习武的人却大多只是略通剑术而已,对兵法的奥义一无所知。
虽然现在,也有许多被称为兵法家的人,但其实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精通剑术的剑客而已,实在是与真正的兵法家相去甚远呀。最近,常陆国鹿岛香取神社的僧侣们创建了一些道场,自称他们所教的知识是来自神明的传授,并遍游各国宣传他们的教义。不过,这还只是最近才有的现象。
在古代兵法中,有“十能”和“七技”之说,这都是指用来修习剑术的方法。然而剑术只是一种技巧,与“道”是不相关的。技巧只是在某一场争斗中求胜的方法,是具体场合的具体运用,只是兵法的初级境界,是经验的积累而已。但是因为有很多人都在探索,兵法之术就渐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当今兵法研究和传授的内容多半以技巧为主,所以学习兵法的人就养成了急功近利的毛病,这与真正的兵法之道是背道而驰的。长此以往,必会造成兵法学习的误区,使人们误解兵法的真义。俗话说,“制法未精,反以致祸。”我希望天下学习兵法的人都能以这句话来警醒自己。
世间有四种谋生之道,即农、商、士、工。
第一种农夫之道,就是观察天象四时,留心四季的变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耕种,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好收成。
第二种商人之道,商人之道实质就是唯利是图。如酿酒的商人,先收集酿酒的原料,酿出好酒,就能卖个好价钱;如果酒质稍次,就只能低价售出。因此他唯一关心的就是如何酿出最好的酒。
第三种是武士之道,武士的生活就是掌握各种兵器的特性,并娴熟地制作和使用它们。如果不了解兵器而妄谈武士之道,就如同外行妄谈耕种、收割,没有切身体验,即使讲来头头是道,也不过是空谈而已。
第四种是工匠之道,要成为好工匠,关键在于磨炼技艺,制图、使用各种工具,这些都要下很多工夫,由此看来,在这个行业取得地位,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以上所说的农、商、士、工四种道,几乎概括了世间所有的“道”。兵法之道与之类似,下面以木匠造屋为例,讲述兵法之道。
评判木匠的技艺好坏,需要去考察他建造的房子。不同的房子有不同的风格、式样。官宦住的叫宫,不同于武士的居所,也不同于平民的房舍;摇摇欲坠的是房子,非常坚固,住几代人都不坏的也是房子;有别具格调的高楼、别墅,也有用来居家过日子的普通住房。完全可以从木匠造的房子看出木匠的技艺和他对工匠之道的领悟。
“匠”的意思,是有匠心的人,别出心裁的设计,加上出神人化的手艺。而兵法也同样离不开高超的技巧和精妙的构思,因此我将兵法之道与木匠的谋生之道放在一起来进行比较和说明。
本书对初学兵法和想在兵法上作一番研究的人都有很好的引导作用,然而引导不能代替勤奋学习。你所要做的,唯有勤奋。勤奋是入门的捷径,只有勤奋学习,认真体会,才能真正明白本书所说的道理。
以木匠之道比喻兵法之道
领导和组织木匠建筑房屋的木匠首领,必须了解自然的规律、国家的法规以及们业的规矩。另外,他还必须熟悉楼堂庙塔的设计原理,通晓建筑物的结构,并熟知相关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其职责正与领兵打仗的将领相同。
建造房屋,木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序。笔直无节疤且美观的木材,可用做前厅的柱廊;笔直结实却有节疤的木材,可用做建造内室;虽不结实,但美观且质地柔软的木材,可做门、门楣或屏风;坚固但弯曲的木材,则需谨慎处理,才能使用得当。弯曲、柔软、布满节疤,看似毫无用处的木材,只要细心发掘,仍然有用途,即使无大用,总可以拿来做柴烧,或者搭脚手架。
木匠的首领还需要了解属下的特性,量才而用。有善做地板的木匠,有善做屏风的木匠,有善做门的木匠。力气很大但没什么技巧的木匠,可以做登高、架梁之类的力气活;初学的木匠,可做削楔子或者类似的杂活。只要部署得当,自然事半功倍。
木匠的首领应该经常到木匠之中去,关心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苦其所苦,知其所需。要了解木匠价值观念,分担他们的疾苦,分享他们的喜悦,要赏罚分明。简单地说,木匠的首领首先是一个木匠,其次才是一个首领。这与兵法之道是相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木匠需要经常磨砺刀刃,将工具保存完备。制作柱子和房梁需要用斧,磨光地板和家具需要用刨,雕琢花纹、上光、刷漆等等需要很多工具,善用工具的人必会将技艺发挥到极致。
善于计划,善于用材,是木匠的一大功夫。避开材料不完备处,善用木材本身的特点,使接头吻合而无痕迹,减少损耗,这些均需要经验和设计。木匠的统帅也同样必须拥有这样的技艺和品质。
想要学习兵法的人,必须先学习木匠首领的安排、用工之妙。
论本书五卷之结构
这五卷书分别是地之卷、水之卷、火之卷、风之卷和空之卷,它们涉及兵法的各个不同方面。
第一卷是地之卷,总论兵法之妙,并对“二天一流’’作了初步阐释。如果认为兵法就是剑术,是很难领悟兵法的真谛的。学习兵法要以小见大,由浅入深。方法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本卷的论述就如同在大地上勾画出清晰的路径一样,所以本卷名为地之卷。
第二卷是水之卷。水至柔至刚。人也应该使自己的心像水一样灵活和刚硬,这:兵法的一个基本要素。水无定形,心性如水,方可随物变化。或大或小,或方或圆。尽管变化万千,但不可摧毁。深潭的水澄碧,大海的波湛蓝,这其中有固定不变的“道”。此卷讲的就是万变中不变的道,称为水之卷。
如果你已经掌握了剑法的精髓,那么,当你能随意击败一个敌人时,就意味着你能击败世上的任何一个人。击败一个人的技法和击败十万人所用的技法是一样的,兵法的原则之一就是要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如同按照一寸高的木俑可以雕刻出极大的佛像一样。这种本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也正是剑术的精妙所在。
第三卷是火之卷,探讨作战的策略。火性凶猛,具有极大的杀伤力,火,正是战斗的最佳比喻。无论是二人生死格斗,或是千军万马作战,都是火的迸发,激烈无比。前者注重个人素质,后者强调全局把握。调兵遣将,千军万马同时行动,浩浩荡荡,往往难以掩人耳目。作战一方能轻而易举地抓住对方的弱点。而在面对面的两人格斗中,对手的心思变化万千,充满欺诈,难以捉摸。火之卷中讲述的都是发生在瞬间的事,所以必须每天磨炼才能熟谙,只有将其视为日常之事,你的心神才能恒常不变,这是兵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掌握此点对于了解兵法之道极为关键。火之卷,讲的是战略战术的分析。
第四卷是风之卷,这一卷将不只谈到二天一流,也会涉及其他的各种流派。风,即风格,各门兵法不同,就在于风格不同。此卷中,我将仔细分析其他各流派的风格,只有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剑术也有正邪之分。如果误人邪道,即使终身修炼,也有可能越悟越远,最终徒劳无功,反而走火入魔。世人总是将兵法仅仅理解为剑术,详解各路兵法,正是要将兵法与单纯的剑术区分开,从中了解兵法的真意。
第五卷是空之卷。空者,无始无终,无内无外。因为空,所以不被外物束缚,可以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具体地说,就是掌握了方法,却又不拘泥于方法。只有达到一定的境界,才能随心所欲。对于学习兵法的人来说,熟知兵法,使用时却不拘泥,洞悉一切规律,却自然而然,率性而为,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前四卷是教会你兵法,这一卷却是叫你忘记兵法。前四卷教的是“有法”,这一卷教的是“无法”。兵法之道,就是自然之道。在空之卷中,我将论述如何通过自然之道来领悟真道。
论“二刀流”之命名
武士们,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通常都会在腰带里缚着两把刀。这两把刀,古时候叫做太刀和刀,如今则叫做太刀和胁差。无论是由于传统还是出于其他什么理由,总之一个武士携带着两把刀才符合武士之道。正是依据于此,我才把我的流派命名为“二刀流”。
至于枪和长刀等,是大兵器,它们也是武士的兵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