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殷海光,林毓生 著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80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6279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平静地想想过去,不能不感激您给我的许多启发与指导,如果没有您思想上的启蒙以及从您那里得到的许多方法上的概念与沈[刚伯]先生那里关于英国史的概念,我绝不可能一来这里就接上了头,也绝不会很自然地适应这里tutoria1s和seminars的要求——全仗着“发问”与“辩难”。请您接受我最崇敬的敬礼。

——1961.4.3林毓生致殷海光

在两个多星期以前接到你的来信时,正好在午前,读了以后,兴奋得睡不着午觉。为什么呢?因为,从你的信中,我简直看见了自己的灵魂在芝加哥大学搏动;你所走的路子,正是我所要走的路子。怎么竟是这样“不谋而合”呢?如果我迟生二十年,我简直要长一双翅膀来芝大求学啊!……能得像Hayek这样的教授赏识,真是三生有幸。又有那么多第一流的角色挤在一个系里施教,该多么富于启导力。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如果再不能有所成就,我看只有一棒子打下地狱去!

——1961.5.1殷海光致林毓生

人类文明发展到美国中产阶级的境界也真堪称一“绝”了。俗得令人窒息,而他们却还都自鸣得意。最使人困惑的是,胡适如何能终生崇拜这样的美国文明?

——1967.12.23林毓生致殷海光

从表面上看来,胡博士的学问很博;可是,稍一究诘,真是浅得很。像这样的人,如何不像你所说的“终生崇拜这样的美国文明”。令人遗憾的是,这类人物居然成了学术重镇和新时代的领导者。你曾经告诉过我:“中国近几十年来,凡是发生大影响的人,无一不是糊涂虫。”这话常常在我心里荡漾。

——1968.5.9殷海光致林毓生

内容简介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简介

殷海光,台湾大学哲学教授,20世纪50、60年代,自由主义在台湾的领军人物,其反抗专制、坚持个人尊严的言行,深刻影响了台湾知识界一代人。1969年9月16日因胃癌不治,逝世于台北,享年仅有50岁。著作:《殷海光全集》18卷(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0)、贺照田编《思想与方法:殷海光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4)等,译作:海耶克著《到奴役之路》等。

目录

序言

翰墨因缘念殷师(1980)

代序

殷海光先生对我的影响(1994)

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

1957

1960

1961

1962

1963

1964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附录

殷海光先生的志业9台湾的民主发展(2003)

林毓生:自由主义、知识贵族、公民德行(200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