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醒来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现代史(1919-1949),
作者: 许知远 著
出 版 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1字数:版次: 1页数: 299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6059060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许知远著
中国纪事/许知远著
“许知远挑战言论底线的时政檄文。反思百年变革历程,中国未来命运的理性思考”。
吴思、吴晓波、梁文道推荐。
这里有一百年来各种历史人物的梦想和挣扎,还有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对历史与现实的理解。我们能看到伸展中的历史洞察,努力拓宽的现实视野,还能发现新一代人的理想和情怀。
——吴思
这本《醒来》是作者对自己的祖国的一次宏大审视,它出版于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五四运动爆发九十周年之际,正是这位国之青年在思想上的一次贡献。
——吴晓波
这本书再次证明了许知远的确是今日中国最具宏观视野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渊博的学时,清醒的洞见,全部化成娓娓道来的故事;既是中国重新定义自己的故事,也是一个青年搜寻自我定位的思索历程。
——梁文道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醒来
内容简介
这本书描述的年代跨越了一百一十年,从一八九四年夏天开始的甲午战争到眼前仍热情高涨的镀金时代,还有对未来岁月的模模糊糊的憧憬。它没给出什么值得倾听的结论,却代表着一个年轻知识分子对于自己国家的重新认识。他试图用好奇心与探索,来取代长期教条教育所造就的对历史的冷漠感。
作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壮观的实验场,中国将为未来几代年轻人,提供一个超出想象的广阔舞台。这其中充满粗俗、不安、混乱,也可能激发起参与者身上的好奇心、创造力、对生活更深刻理解。古罗马历史学家波里比乌的感慨令我动容:“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整个世界就臣服在罗马 的无可质疑的权威之下。对于这样一个过程,无论多么平庸和冷漠,怎么可能不产生探究的好奇心呢?
作者简介
许知远(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经济观察报》主笔,现为《生活》杂志出版人,《亚洲周刊》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他也是单向街书店的创办人之一。他出版作品包括《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新闻业的怀乡病》《中国纪事》等。)
目录
致谢
“醒来”的国家和“醒来”的青年
自序:历史的意识
第一部分追寻现代中国
第一章帝国的崩溃
2月的崩塌
组织的退化
落后于腐败的挽救
第二章脆弱的新政
日俄战争之后
紫禁城内的“新政”
不可避免的失败
新力量的崛起
第三章同治中兴与明治维新
被遗忘的黄金时代
“被忽略的失败努力”
激进变革的历史性胜利
第四章孙中山与蒋介石
最后的孙中山
第一个大总统
不断革命
同父的遗产
1925:苦闷的象征
信仰基督与儒家的蒋介石
遇到更为强大的对手
并非偶然的失败
“台湾式的现代性模式”
第五章毛泽东与周恩来
“斗争延续二三百年是可能的”
明星气质的职业革命家
孤立中的和平努力
浪漫主义的贫穷、混乱与傲慢
110年之后
第六章邓小平时代
“谁是毛的真正继承人”
复出
重组中的世界
故事仍在继续
史景迁眼中的邓小平
第二部分重新想像中国
第七章 重新发现中国
“一块看得见的新大陆”
中国世纪正在到来
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
每一代人都迷恋于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市场与技术的革命年代
“天然的全球化的一代”
第八章在渐进中变革
讨论的空间越来越大
第四次思想解放运动
走出书斋的改革争论
民主是个好东西
新兴力量的出现
共同推动的力量
发出新芽的传统
第九章重建知识分子传统
费孝通那一代
大学的幻像
丢失的传统
《大公报》的立场
追求受人尊敬
责任让位于利润
不一样的乡愁
重建知识分子传统
第十章 众神狂欢的网络纪
我曾是个dot-commer
追求财富的集体行动
泡沫之后的幸存者
第十一章镀金年代
脆弱的全球雄心
大师,还是巫医
除了杰克韦尔奇,你还有别的榜样
商业的崛起社会的发展
现在——让我们停止谈论企业家
转变中的富人角色
转型年代的商业精神
商业革命的意义
清醒地面对现实
让我们谈谈未来
坐标的意义
我们的镀金年代
第十二章 焦虑的社会
一个备感焦虑、迷惘的社会
压抑的狂欢
环境与社会的崩溃
第十三章 变化的三年
2002年:跨越单一思维
重思中国奇迹
2003:中国有几副面孔?
2004: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
经济决定一切的年代
越来越大的阶层反差
一切都变得那么碎片化
第三部分告别历史的假期
第十四章 中国与日本:并非零和竞争
传统在矛盾中延续
更贴近的参照
150年的比邻竞争
中日都面临观念的变革
已经变化了的日本
“了解那个完全不同的物种”
第十五章 中国与美国:217年的理解
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度
幼童的悲剧
“最年轻的列强”
曾经的黄金年代
“去游行,去签证”
第十六章美国传统与我们的世界
美国的传统
政治、商业文化的变迁
我们的世界
第十七章真正的国家实力
如何评定国家实力
经济繁荣不能仅依赖外资
为未来做好准备
告别历史的假期
中国的假期有多长
加入全面全球化
第十八章尚待成熟的国家
一只老虎引发的联想
可疑的成就
一桩家庭事件
后记:热情的幻象
书摘插图
1序
我对于中国的主要理解,主要来自于海外那一小群汉学家。史景迁与李文森是我最喜欢的两位,他们毫无东方学者的傲慢与狭隘





2第一部分 追寻现代中国
对于孙中山在1925年3月12日的逝世,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3第二部分 重新想像中国
在过去几年中,人们最感兴趣的命题是,中国的崛起,及这种崛起将怎样改变世界。但没人能够给予崛起以清晰定义,崛起的前提条件是,中国要成为一个强国所需要达到的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