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遗民群体心態与文学思想研究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传记,历史人物,

作者: 李瑄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591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522881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研究易代之际士人的生存状况与他们的人生取向不易,研究明、清易代之际士人的生存状况与人生取向尤其不易。之所以不易,就因为牵涉面极广,仅就明遗民这一特殊群体而言,群体的界定、群体内部的差异、传统文化对遗民人生选择影响的程度、易代之际的复杂形势留给遣民人生选择的空间、道德理想与生活现实在遣民人生选择中影响力的消长、明亡的反思、思潮的变化、清廷的政策等等,都与他们的思想走向和人生取向有甚大之关系。对这些问题有了深切的了解,纔有可能描述出易代之际这一特殊群体的真实面貌。而道德评价就更为困难,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别与多民族统一国家观念的交错,历史与现实的是非,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错综纠结,乱如理丝。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遣民群体的产生奥遣民观念的发展

第一节 “遗民”词义的演变

一、“遣民”一词的基本义

二、“遣民意识”的产生与“遗民”词义的变化

第二节 遣民观念的成熟与遗民群体的产生

一、伯夷、叔齐:遗留之民

二、汉代遗民:君臣之义与守节不仕

三、东汉至五代:遣民之阙如

四、宋代:遗民观念的成熟与遣民群体的产生

第三节 遣民观念在晚明士林中的传布

第二章 “明遣民”的身份舆清初士群的复杂形态

第一节 “不仕”的行为准则与“遗民意识”的精神指向

一、“不仕”的行为准则

二、“遣民意识”作为精神取向

第二节 “盖棺定论”与“人生阶段”:身份判断中的争议

一、“反复”者的不同遭际

二、“失身暮年”者的前后生涯

三、悔恨的“贰臣”:“谅其心迹”的困难

第三节 明遣民群体边界的模糊与内部的复杂形态

一、明遣民群体边界的模糊

二、并非整齐划一的明遗民群体

小 结

第三章 明遣民群体的人生理想

第一节 豪杰:明遗民群体的人格追求

一、明代后期士人的豪杰理想与自我意识

二、独立与救世:明遗民群体的豪杰精神

第二节 存道:明遣民群体的价值体认

一、存道以存天下:、遗民的价值

二、辨华夷与扶网常:道之所存

第三节 传道与寻求治乱之道:明遗民群体干涉现实的途径

一、传道

二、寻求治乱之道:明史的修撰与政治制度反思

小结

第四章明遗民群体的现实困境

第五章明遗民的文学思想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