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道教诗歌的审美管窥/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道教 ,

作者: 田晓膺 著

出 版 社: 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56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752265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道教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文化与审美现象,它是中国道教思想与古代诗歌相互渗透、相互涵盖的结合品,是道教思想重要及独特的载体,并构成了道教审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以道统摄,从道教审美文化的视角,初步梳理了道教游仙体道诗、山水悟道诗、丹术证道诗、女性向道诗与道教思想的渊源,同时重点研究与探讨了这四类诗歌在不同角度与层面上凸显出来的道教审美文化风采及特质。

作者简介

田晓膺,女,1978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社科系“社会工作—与社区发展研究所”所长。2003年获四川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宗教学专业博士学位。曾在CSSCI及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 隋唐五代道教诗歌审美文化研究的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三 隋唐五代道教诗歌概述

(一)道教诗歌之界定

(二)隋前道教诗歌小述

(三)隋唐五代道教诗歌小述

第一章 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勃兴的背景

第一节 隋唐五代崇道氛围的濡染

一 尊崇道士

二 痴迷道术

三 营建官观

四 颁令制度,发展道教

第二节 隋唐五代道教发展的渗透

一 道教流派的繁多

二 道教斋醮的盛行

余论

第二章 生命的渴望:游仙体道诗

第一节 永生的向往:游仙体道诗的道教思想探源

第二节 生命的追寻:吴筠的游仙诗

第三节 诗意的透视:李白的游仙诗

第四节 尘世的谪降:曹唐、施肩吾的游仙诗

第五节 家园的回归:神仙世界中的超越

余论

第三章 审美的观照:山水悟道诗

第一节 会心山水:山水悟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节 生即美:道教美学的生命意识

第三节 气韵清虚:道教美学的审美心境

第四节 逍遥之乐:道教美学的审美趣味

一 逍遥之旨

二 山林之逍遥

三 酒之逍遥

四 世之逍遥

余论

第四章 修仙的沉迷:丹术证道诗

第一节 化化无间:丹术证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节 视界的雾霭:丹术证道诗的神秘美

第三节 大道的彰显:丹术证道诗的意象美

余论

第五章 精神的皈依:女性向道诗

第一节 生存的拓展:女性向道诗的宗教思想探源

第二节 执著的探询:女性向道诗中的道教情怀

一 世俗层面的道教情怀

二 宗教层面的道教情怀

三 审美层面的道教情怀

第三节 痛苦的寻觅:女冠诗歌中的哀愁美

一 生存喟叹的哀愁美

二 离人酬寄的哀愁美

三 爱情追逐的哀愁美

四 家国沦丧的哀愁美

余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隋唐五代道教审美文化勃兴的背景

第二节隋唐五代道教发展的渗透

隋唐五代道教继承了魏晋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的改革成果,在唐代又在与佛教激烈的辩论与竞争中援佛引儒,充实与发展了道教理论建设;再加上隋唐五代帝王与民众的大肆崇奉,道教在此期间进入了长足的发展与鼎盛时期。

一道教流派的繁多

道教的发展,由于满足了王公贵族、布衣黎庶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到了隋唐五代愈加隆盛。隋唐五代道教风行一时,流派繁多,不胜枚举。但是,由于隋唐时期整个文化大背景呈现出兼收并蓄、浑融整合的特征,道教的各个流派也在此背景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由于融合,使原先个性十分鲜明的各个道派,逐渐在教理教义和宗教仪式上,都互相渗透,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况,难以区分。”不过,根据现存资料和以往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隋唐五代道教仍有以下主要流派:上清派、天师道、灵宝派、三皇派、重玄派、清微派、北帝派、楼观道、洞渊派、净明派等。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