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求索论稿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建筑,建筑理论,

作者: 马国馨著

出 版 社: 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字数:版次: 1页数: 202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182882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这是继《日本建筑论稿》和《体育建筑论稿》之后的另一本文集。本书辑录了作者有关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建筑实务和方案研究方面的论文共28篇,表达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梳理、分析、介绍以及一些供商榷的观点。

作者简介

马国馨,1942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1959-1965年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之后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至今,现任总建筑师。1991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建设部授予勘察设计大师称号,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以来从事建筑规划设计工作及建筑理论和历史的研究。主要负责和参与的设计作品有毛主席纪念堂(1976),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1990),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1999),北京宛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碑和雕塑园(21:300)等。专著有《丹下健三》(1989),《日本建筑论稿》(1999),《体育建筑论稿-从亚运到奥运》(2006)等,主持编写《体育建筑设计规范》,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

目录

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拼搏

关于建筑设计竞赛

建筑创作和TQC

近代中外建筑交流的回顾及其他

传统建筑语言和建筑创作

建筑评论的评论——从戈德伯格谈起

建筑评论的评论——从刘心武谈起

展望与思考

中国建筑师面临的挑战

中意建筑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知识经济时代及加入WTO后的设计创新机制

创造中国现代建筑文化是中国建筑师的责任

建筑评奖小议

关于首都国际机场扩建方案的评估意见

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建筑设计方案评审意见

科学技术与“非典型”的城市和建筑

关于大学城的建设

建筑师与女建筑师

筚路蓝缕兼收并蓄——记《建筑学报》50年

三谈机遇和挑战

新焦点和科学发展观

众多家珍细数来

关于故宫博物院现代化展馆选地问题的意见

超越混乱的价值观

关于国家博物馆工程“可研”报告和设计方案的评估意见

从建筑物的爆破拆除谈建筑物的寿命

广厦千万为和谐——2007年中国建筑业回顾

关于首都机场T3航站楼

后记

书摘插图

为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拼搏

本文是1985年2月4日在城乡建设部和中国建筑学会召开的繁荣建筑创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摘要,曾刊于《建筑学报》1985年4期。

繁荣建筑创作中首先必须重视的问题是要提高建筑师的社会地位,这个问题即使在一些发达国家中也仍然存在。虽然我国有38万人的设计队伍,但是真正的建筑师还不到4万人。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创造者的建筑师社会地位很低,社会上相当多的人根本不知道建筑师这个称呼,不知道建筑师是干什么的,因此建筑师的作用还没有为社会所认识,建筑师的劳动还不能被社会所理解,建筑师的工作特点还不能为人们所尊重。无论在各方面对建筑创作的干预上,还是我们的一些宣传报道上都有所表现。而我们的建筑法规极不健全,无法可循,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家都认为理论很重要,但是建筑理论还远远没有提高到应有的地位。我们现在建筑实践的机会很多,北京币1984年的竣工面积就有700万m2,其中北京市建筑设计院1984年完成的设计达600万m2。要提高建筑设计的水平,进一步说,要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如果不建立我们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来指导设计实践,设计水平的提高是较困难的。

……

建筑求索论稿

建筑求索论稿

建筑求索论稿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