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案例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 ,其他经济学理论 ,
作者: 于善波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商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9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181995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经济学中推广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各种方式的案例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将其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牢固的基础。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式,和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社会经济生活,基础讨论经济生活中一些热点问题,贴近现实生活,能够使教学对象产生真实感,从而产生对教学内容浓厚的兴趣,而主动自觉地融于教学活动中。学生身临其境,针对某一实际情况联系自己所学的经济学原理作出具体的分析,并将其应用到有关实际情况中去,锻炼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有成就感,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的欲望。
2.体现经济理论的现实性
作为中介性的载体,将市场经济理论以一种生动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案例分析成为一种最合适的载体。比如在讲完“厂商理论”之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战”、“为什么养鸡场竞争不过农村老太太”等案例,学生们都表现出浓厚兴趣,能自觉地把学过的市场理论的知识和我国的国情较好地结合起来。他们认识到经济学就在身边。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开展综合案例讨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处理内容复杂、头绪多的实际经济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等基本理论之后,就可以选取“我国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房价居高不下的原因与对策”等综合性案例进行分析,以强化所学过的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培养学生经济思维的习惯和意识
显然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学了经济学就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目录
上篇微观经济学案例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供给和需求的基本原理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四章生产理论
第五章成本理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第八章博弈论
第九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
第十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与政府的微观经济政策
第十二章信息经济学
下篇宏观经济学案例
第一章导 论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
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第五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八章经济增长理论
第九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第十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一章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理论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绪论
骑士时代已经过去。随之而来的是智者、经济学家和计算机天才的世界
——埃德蒙伯克
【本章导读】
微观经济学是经济类和管理类等学科的必修课程,在国外的一些著名大学,微观经济学同时也是法学和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必修课程。总体来看,微观经济学可以认为是进一步学习社会科学其他课程的基础课程。从方法论的角度,微观经济学为我们提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对学生学习其他课程以及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章扼要阐述了西方经济学的演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概括介绍微观经济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对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感到抽象、晦涩和难以理解。但学习和把握这些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对这些基本概念的掌握是继续学习的基础。在对本章一些基本概念有了粗浅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随着学习的深入和认识的深化,将会逐渐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中更多的概念和原理,形成对微观经济学的整体认识,并增强应用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