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科技合作战略与对策(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课题)

分类: 图书,经济,国际经济,
作者: 戚文海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 389000版次: 1页数: 467印刷时间: 2008/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2902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既有助于深入研究俄罗斯科技发展现状,也有助于动态地跟踪中俄科技合作的经验与问题,从而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俄科技合作的对策和建议。(2)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方面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管理理论、决策分析理论、高新技术产业化理论还不能全面有效地解决中俄科技合作中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理论源于实践,又服务和指导实践。为此,作者对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的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学科进行了广泛调研,努力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3)系统分析方法。中俄科技合作问题涉及技术、经济、社会环境、政策法规、国际关系等因素,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过程,因而要从系统工程的角度,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审视和分析研究,深入系统地分析和解决中俄科技合作过程中的条件、领域、模式、机制及环境等问题。
本书的读者对象为从事中俄科技合作和俄罗斯研究的有关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
作者简介
戚文海,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亚研究中心和俄罗斯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经济贸易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6部,在国家和省部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研究报告多次得到中央领导批示并被有关部门采纳,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10余次。学术兼职有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理事、中国俄罗斯东欧经济学会理事。
目录
绪论
第一篇合作战略
第一章 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一、中俄科技合作的简要历史回顾
二、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现实基础
三、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迫切性
四、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思路框架
第二章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技术市场的发育与走势
一、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技术市场的有机构成
二、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技术市场的初步发育
三、经济转轨中俄罗斯技术市场的发展潜力
第三章经济转轨中俄罗斯国际科技合作的态势
一、经济转轨中俄罗斯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的原因分析
二、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
三、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的形式与成效
四、针对俄罗斯对外科技合作态势中国的策略选择
第四章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下的中俄科技合作前景
一、对21世纪中俄科技合作的潜力分析
二、对经济转轨以来的俄罗斯科技水平要给予全面客观的评价
三、21世纪影响中俄科技合作的障碍因素分析
四、21世纪大力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宏观战略
五、21世纪大力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中观战略
六、21世纪大力推进中俄科技合作的微观战略
第五章合作技术创新是中俄科技合作战略的新取向
一、中俄进行技术创新合作的必要性
二、中俄进行合作技术创新之领域研究
三、中俄进行合作技术创新之组织模式研究
四、中俄进行合作技术创新之体制研究
五、中俄科技合作中的政府行为创新
第六章哈尔滨市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对策
一、哈尔滨市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宏观战略
二、哈尔滨市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中观战略
三、哈尔滨市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微观战略
第二篇 产业合作——以林业为例
第一章 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
一、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中俄两国有关林业产业科技合作的研究综述
三、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研究的主要思路、内容和方法
四、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机制的现状
一、中俄林业科技要素的比较分析
二、中俄两国政府的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
……
第三章中俄林业产业科技使用机制的构建
第四章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机制的运行
第五章中俄林业产业科技合作机制的环境
第三篇合作产业化——以哈尔滨开发区为例
第四篇知识产权合作——以哈尔滨市为重点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俄科技合作战略升级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实践表明,中俄之间贸易较多,但是合作不够,科技合作更显不足。提高两国的合作水平仅靠贸易很难奏效,一般商品贸易推动双边合作的潜力很有限,需要在高水平上加强两国科技合作,通过共同创新,优势互补,实现两国的共同繁荣。应按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所赋予两国在经济科技合作上的新内涵,摒弃传统合作的狭隘利益,打破束缚两国合作的旧有局限,着力面向未来,按照21世纪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现实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实践及建立多极世界格局的新变化等方面建立牢靠的、高信任度的合作思想基础。
在对俄科技合作战略地位的认识上,我们必须看到时间的紧迫性和克服各种障碍的重要性。因为在俄的对外科技合作格局中,中国是位于国际组织、独联体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之后的第四类(第五类为东欧转轨国家)合作对象。随着中国经济好转,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加强,以及科技合作重点向欧洲倾斜,对俄合作的有利时机可能越来越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