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开放式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

作者: 张立彬,肖瑞峰,徐维祥主编

出 版 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 338000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 2008/12/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587728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当前的中国,改革大潮惊涛拍岸,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在大变革的浪潮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每个高校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也是一项倍需教育智慧的“质量工程”。浙江工业大学在传统的工程教育领域确立开放式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体系,并以此为主题汇编部分研究成果,是为展现我们的思考与行动,并以期交流、商榷。

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于浙工大,是一种信念,还是一份坚守。这本论文集,是集全校之智慧共同完成“地方本科院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这一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例证,其中收录的仅仅是浙江工业大学近四年围绕人才培养改革而作的部分论文,但在梳理、集纳这些篇什的时候,却又仿佛史海钩沉,浙工大55年的发展轨迹不时从文字的背后显露出来。以工科起步的浙江工业大学,尽管不断地向综合性大学迈进,不断有更多的学科专业增设,却始终是浙江乃至全国高级工程创新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工程教育始终是历久弥新的底色、不离不弃的根本,即使是人文社科专业也都有着工程的背影。

目录

理念篇

面向区域创新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创新人才培养:美国比照下的反思与变革

精英教育:量与质的解读

高校教育中“以人为本”之尺度把握

专业学习共同体与教师合作文化

专业教育模式当代变革的基本特征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三大主体认知的调查研究

浙江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RQFDM: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质量保证模型

基于CDlO模型的工程类大学生学业评价

模式篇

基于区域经济产学研联盟的机械工程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高等教育合作

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构想

校企教改联合体:理念与实践

“药学类+工商管理一体化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化工+计算机”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初探

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走向

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教学篇

体制篇

书摘插图

理念篇

面向区域创新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张立彬

本科教育在大学是一项永恒的基础性工作,但更是一项历久弥新的事业。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转变为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后,人才培养质量再一次被明确和强化。地方综合性大学作为中国大学中最为广泛的地方本科院校群体的代表,在承担大众化“量”的扩张这一使命之后,在实现“质”的变化方面应再担重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特色,为高等教育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三个基本

问题

人才培养规律无疑也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其普遍性反映了大学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其特殊性反映了特定大学构建人才培养特色之所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有三个特定的基本问题需要解答。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