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册--越出畦珍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第18册--越出畦珍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绘画,国画,花鸟画,

作者: 卢辅圣主编

出 版 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1字数:版次: 1页数: 138印刷时间:开本: 18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72581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花鸟画是中国绘画中最富于民族文化特性的表现门类。两千年来,它通过从自发到自主的审美方式和中国式的赋、比、兴手法,抒情达意,托物言志,形象化地体现了东方世界的宇宙自然观。它历经发生、发展、成熟到升华变化的漫长行程,流汇着民族与时代的人性内涵,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态参与了中华文化精神和人文气象的建构。与此同时,它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谐自身来适应变化着的审美需求,一方面又潜移默化地塑造和改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甚至对主体认知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为了全面系统地展现中国花鸟画的价值内涵及其历史发展轨迹,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中国花鸟画通鉴》丛书,根据花鸟画史表现为时代、地域、价值功能、风格流派之类的不同维度,分成二十册,以图文映照的方式进行专题化阐述。

目录

一概述:西画传入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二西画传入中国的渠道

三清代宫廷花鸟画

四民国“三足鼎立”的画家群

五近代美术教育与花鸟画

书摘插图

一概述:西画传入对中国花鸟画的影响

“越出畦畛”指的是清代至民国期间,中国花鸟画吸收西方绘画写实、透视的特点,越出传统的藩篱,融合中西,另辟蹊径,在传统之外开创了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一条新路。

纵观中国古代绘画史,花鸟画的演变发展基本上是中国文化体系内部的调整和升华,西方的写实绘画虽然在明代就由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带到中国,但在花鸟画方面开始对中国绘画产生影响,却是到了清代以后。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贺清泰等传教土画家中西合璧的绘画实践,使中国花鸟画在保持传统题材的基础上,开始融入西画的写实技法,更加注重花鸟形象的精准。郎世宁的花鸟画风格对清代宫廷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文献记载和传世作品来看,焦秉贞、冷枚、沈铨等人的绘画都直接或间接地继承了郎世宁的衣钵,在绘制花鸟作品时掺入了西画的写实成分。然而,传教士绘画的影响主要局限在清廷以内,未在民间产生广泛影响。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