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视觉日记--中国设计师在欧洲

分类: 图书,建筑,建筑艺术,
作者: 张路 著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460000版次: 1页数: 331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209254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为写欧洲,只能从儿时一点点倒一下……我生在北京,流连在羊尾巴胡同、永定路、火神庙、物资部大院……幼儿开始涂鸦,全托在计委幼儿园时开始画得更多。由于能周丑回家,平日就在幼儿园里待着画些解放军、敌军、坦克、飞机、电车什么的,一幅幅渐渐有了些意思……小哥们儿开始排队等画,我手笔飞快,满足大家的要求。手随人长,终于做了和视觉有关的事儿…… 本书介绍了一个中国设计师在欧洲的学习、工作、生活……
目录
1.学习
1.1 去
1.2 学院
1.3 学生
2.工作
2.1 实习
2.2 毕业
2.3 瑞士
2.4 中国
3.设计
3.1 蓬皮杜中心
3.2 卢浮宫
3.3 小街
3.4 出发
3.5 国家图书馆
3.6 东京宫
4.生活
4.1 伦敦
4.2 地铁
4.3 城市
4.4 家
书摘插图
1.学习
1.1 去
到达
人在欧洲,脚下是德意志的土地,能否坚实站立,又步向何方?进入莱比锡城区,感受与汉堡不同。古典教堂身后,露出计划经济时代的老楼。行人的步子有点慢,电车色调有点“生”。
到达第一步,是办妥入学、入住等手续。丽是老留学生,对入学一套已很熟悉,手拿办事流程清单,戴特洛夫手握地图、手机、方向盘,等待指令,随时出发。
一整天搞定:先到学院学生处,请哈米尔女士开出入学证明信;再到德意志锒行拿到存折;又去学生宿舍登记处确定房间(已从网上预定),得知我将住在莱比锡大学化学院的学生宿合,并确认是与德国学生同住(以便尽快熟悉德语);最后在巴玛保险公司办妥保险,这也是延续签证必需的。
之后,听过一些学生的经历,下飞机,不懂德语,怎么进的城;又如何住在旅馆里数着日子,每天办理入学手续。他们内心感受如何昵?看来初到异乡的福运,莫过有亲人好友的协助,并通晓当地语言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