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盘中餐(中国农业文明的往事与随想)/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谁知盘中餐(中国农业文明的往事与随想)/文化中国边缘话题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美食,饮食文化,

作者: 刘士林 著

出 版 社: 济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4-1字数: 272000版次: 1页数: 321印刷时间: 2008/04/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10595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文化中国边缘话题”系列从书之一。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农业文明往事与随想,主要内容包括锄禾日当午;礼与食孰重;使佩刀者尽佩牛;祸从口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张安静的餐桌;渔樵唱晚;男耕女织等内容。

目录

楔子

锄禾日当午

礼与食孰重

使佩刀者尽佩牛

祸从口出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男耕女织

耕读为本

一张安静的餐桌

渔樵唱晚

结语

附录:古诗中的“加餐饭”意象

后记

书摘插图

锄禾日当午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转眼之间,在母亲的亲切教导下,女儿已学会诵读这首中国农业文明中的经典之作了。本来,在小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女儿说话很早也很清晰,她的声音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流,每每可以把父亲身心上沾染的灰尘冲洗干净,因而在一旁静静地偷听女儿的童言童语,也就成为父亲解除工作疲劳的最好方式。但是今天情况有点不同,当母亲再一次用这首诗教女儿爱惜粮食,当女儿清亮的诵读之声流经正在工作的父亲心头时,在他心中却忽地翻卷起一种异乎寻常的情绪和感受。他不由地离开电脑桌,走到窗前,因为这声音勾起了他对童年和往事的许多记忆。

从爷爷跑出来做铁路建筑工人开始,这个在冀中平原上世代务农的家族就分出一个新支,爷爷、奶奶带着他们的四个儿女,一家人为了生活四处奔波、流血流汗。虽然劳动的强度和紧张在许多时候绝不亚于依然在老家耕种的亲戚们,但他们从未为放弃了“锄禾日当午”的旧业后悔过。当然,这也绝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在农村的生活。在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时候,奶奶总喜欢反复地唠叨她年轻时如何绩麻织布,而爷爷则总是希望找一块地种种。所以,只要在住所附近能有一块荒地,他们就会不惜体力地把它开垦出来,种上玉米、豆类和蔬菜等。丰收的时候,尽管爷爷不会像许地山的父亲,用一番朴素的道理来启发子女的思想,但那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喜悦,也可以说是一种不言之教,因而儿女们很早就懂得了劳动者的幸福。当然,由于经历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因而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苦恼、悲哀、疑惑甚至于焦虑和伤心,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家常便饭。很多年后,他们的在大学教书的二儿子,才对一家人在奋斗中的艰难历程有所领悟。因为从农村出来本身就意味着,他们的生产对象已从祖辈熟悉的秩序井然的大自然,变成非常难以把握其规律的人类社会。凭他们祖辈积累的贫寒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当然是不足以对付机关重重的城市文明的。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