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花\织锦卷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挑花\织锦卷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民间艺术,

作者: 贵州人民出版社 编

出 版 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75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9787221079534包装: 盒装编辑推荐

……这些精美的工艺品,想想它们都是出自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劳动者之手,都是出自那些从来没上过学堂,受过正规教育的民间艺人之手,却又是那样的精美,那样经得起任何审美法则和尺度的挑剔,我们都会心存感动。

内容简介

贵州的挑花和织锦,都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在苗、布依、侗、水、土家、回等少数民族中盛行。由于贵州地处大山之中,环境封闭,历史上与外部接触较少,且各少数民族的民间工艺又有世代传承的习惯,所以挑花和织锦大都保留着原生态的特点,在制作方法、纹样图案、使用功能等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信息,不仅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还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自古以来,贵州少数民族挑花和织锦与贵州其他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一起,寄托着制作者的精神向往和民族记忆,美化了他们的服饰和环境,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山撩开了神秘的面纱,贵州少数民族挑花和织锦声名远扬,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目录

贵州民间传统挑花和织绵

图版

挑花

贵州中部

贵州西部

贵州东部

贵州北部

织绵

书摘插图

贵州民间传统挑花和织绵

织锦

宋末元初朱熹弟子戴侗《六书故工事六》解释:“织采为文日锦,织素为文日绮。”织锦,是一种以色彩织纹显花的多彩织物,是一种重经组织的提花织物,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经线和一个系统的纬线重叠交织而成,是最为鲜艳多彩、绚丽华美的丝织品。

中国织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四千年之久。《尚书禹贡》载:“厥贡漆丝,厥篚织文。”织文,即染丝织成有花纹的丝织品——锦或绮。《国语齐语》载:“昔吾先君襄公……衣必文绣。”《诗经》“小雅巷伯”“秦风终南”咏有“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锦衣狐裘”的诗句。故宫博物院所藏商代青玉曲内戈上的雷纹条花绮残痕历历可辨,其纹样为平纹织地,四枚斜纹显花,清晰对称,工艺精巧。辽宁辽阳魏营子西周墓出土的织锦残片,其斜纹组织仍清晰可见。这些表明商周时期中国锦的织造技术已臻成熟。东汉末人刘熙《释名卷二释彩帛》日:“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字从金帛……绮,欹也。其文欹邪,不顺经纬之纵横也…一有棋文者方文如棋也。”《诗经-郑风丰》日“衣锦襞衣”,

“裳锦裳裳”。襞衣、襞裳即麻布罩衫,穿着锦衣、锦裳时,在外面罩上麻布外罩。这些都表明锦在国人心目中极为高贵,所以自古就有“织采为文”“其价如金”一说。四川蜀锦、苏州宋锦、南京云锦久享盛名,全国各地均有织锦工艺流行,少数民族地区的织锦尤有特色,贵州的苗锦、侗锦、布依锦等少数民族织锦,堪与其他著名的织锦相媲美。

……

挑花织锦卷

挑花织锦卷

挑花织锦卷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