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网络
分享
 
 
 

再造招商局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再造招商局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各部门经济 ,其他各部门经济,

作者: 王主德,杨磊等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6128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作为清末“洋务运动”唯一遗存至今的血脉,招商局可以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企业,从1872年李鸿章一手创立至今,它已经走过了130多年的历史。它见证过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也经历过席卷东南亚的金融危机,而在最近的10年时间里,通过对庞大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体系的创新,一个拥有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新的招商局得以完成艰难蜕变。

如今,企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已由资源优势过渡至市场优势,而中国与全球日益深化的互动关系,加紧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在此前提下,能否产生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符合国家战略的新型的国有企业,将成为众多决策者、管理者、经营者思考的共同命题。而堪称新国企标杆的招商局所提出的“新的再造工程”,无疑又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中国百家标杆企业”学术委员会

招商局是中国近代工业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自身发展相当好,几乎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每一个特定时期,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金碚

(2007年11月24日,《21世纪经济报道》)

秦晓曾经说过,不要奢谈某个人对一个企业有多大的影响,所有的权力和影响力都应该是被制度赋予的……招商局成功的管理模式带来了显著效益,他们倡导了一种更加均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发展模式。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徐少春

(2006年12月10日,第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

招商局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原来的无限的多元化,或者说是无关产品的多元化、横向的多元化,逐步走向集中,逐步集中在核心产业的领域。

——麦肯锡公司全球董事合伙人 张曦柯

(2003年3月9日,CCTV《经济半小时》)

内容简介

本书的6位作者王玉德、杨磊、鲍辉春、左志坚、朱宗文、李银,目前均供职于中国综合实力排名第一的财经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职务依次为产经新闻总监、新媒体项目总监、资深编辑、特稿部主任、记者、“产业公司”版块副主任。

6位作者均长期从事商业、财经及公司新闻的报道,曾分别领衔报道“杨斌案”、“商业房地产泡沫”、“环保风暴”、“达能娃哈哈之争”、“健力宝大案”、“中航油期货案”等近年来在中国经济界有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其报道质量在中国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对于本书的写作对象——招商局集团,64位作者在各自的职业历程中均有较长时问的关注和报道,其时间跨度最长者为8年,最短者为3年。

在出版本书之前,本书作者王玉德曾出版《杨斌调查——中国黑马富豪浮沉录》,左志坚曾出版《出轨——达能与娃哈哈的“中国式离婚”》(合著)等著作。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前言

引子静悄悄的革命

第一章 序幕

微妙的120周年

始于l872年的辉煌基因

1978年的命运转折

“一笔判半岛”

袁庚的1984

沸腾的岁月

“大手笔”隐患

激进中的反思

第二章秦晓履新

低调瘦身

亚洲金融风暴

刘松金“还债”

问计麦肯锡

秦晓履新

漳州会议

第三章总部战略

反思“蛇口样本”

中信经验

结构性危机

强势总部

从H型到M型

自主权选择

控制力重塑

第四章组织再造

内部交易机制

财务模型

因势而变

过程管理

滚动修订

经常性利润

调整激励机制

竞争性标杆

第五章秦晓“削藩”

“把脉”招商局

秦晓的“手术刀”

深安达浮沉

铁腕“削藩”

秦晓与马蔚华

秦晓与马明哲

重构主业

附录:招商局集团业务整合大事记

(2001—2004年)

第六章产业聚焦

从发散到收敛

港口业上篇:整合与战略

港口业下篇:集权与扩张

附录:招商局港口业整合发展大事记

(2001~2006年)

油轮业上篇:重归主业

油轮业下篇:重组上市

附录:招商局能源运输船队发展大事记

物流业新兴

附录:招商局物流业发展大事记

(2001~2007年)

地产业全国布局

附录:招商局地产业大事记

(2001~2006年)

金融集团显形

附录:招商局集团金融业发展大事记

(2002—2007年)

海通与海虹进退

非主业聚焦

第七章资本运作

“招商系”拼图

内部并购

红筹交易

撇账与融资

财技与控制

卖掉平安保险

成功秘诀

第八章上市公司

招商局国际:港股第一红筹

招商银行:资本“三部曲”

中集集团:A股“常青树”

招商地产:A股“四大金刚”之一

招商轮船:驶入A股的国家运输队

证券和公路业务:蓄“市”待发

第九章静悄悄的革命

整合是个永恒的话题

三年挽救

三年重整蓝图

把企业“做实”

三年重整收官

“第三次辉煌”上路

三年再造功成

第十章新的再造

新国企,新使命

远景规划

数字目标

逆经济周波扩张

百年华诞与新航程

附录一:秦晓:我没压力

附录二: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理念与实践

附录三:招商局大事年表(1872~2007年)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序幕

微妙的120周年

1992年12月26日,平常的周六,北京大雾。

这一天早上,时任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出现在北京火车站,进行例行调研。“春运”这个词语在当时还没有进人“民生词典”。社会人员的流动性虽然较之前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当时这还不是一个公众关注的焦点。

因而,在那一天的报纸上,有关这位部长的活动,记者们只是记录道,“黄镇东要求交通部门确保元旦期间运输安全”。

在同一天的报纸上,还有另外,一条消息:“成立于1872年的招商局集团今天迎来120岁生日。”在政治新闻充斥的新闻版面上,这条消息多少显得有些突兀。

这条消息占据的版面空间并不大,以至于很多人忽视了文字中的一段简单介绍:“招商局集团是国家驻港大型企业集团,经营总部设于香港,业务主要分布于香港、内地、东南亚等极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市场。交通部部长黄镇东从1990年起兼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

在有关招商局集团的描述中,这是一种最常见不过的说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北京的媒体在对招商局集团进行报道时,往往提到它的特殊身份——少有的一个由国家正部级官员担任董事长职务的大型国企。媒体关心的是,在报道它的时候,是否准确把握了它的政治地位,而不是它在经济领域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已经取得的成果。

相反,在这一天的香港,招商局集团的政治地位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媒体关注——对于香港媒体而言,政治视角从来就不会成为判断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他们更关心的是,这个企业对于香港经济究竟意味着什么。

于是,在这一天的香港报纸上,充斥版面的是招商局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

而在此时,招商局在香港市场的表现,也的确能为香港媒体提供足够的报道素材——从1978年10月富有传奇色彩的军人袁庚赴港重建已经沉寂多年的招商局,到1992年底招商局庆祝120周年,这15年时间内,招商局不仅迎来了自身的“第二次辉煌”,对于香港经济而言,招商局已经开始开辟内地“红筹”之于香港市场的众多“第一”。

譬如海虹集团在香港的上市。

1991年,招商局集团在香港海通有限公司旗下注册成立了Attington In—vestment Ltd.。1992年7月15日,Attington改名为海虹集团,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简称“联交所”)挂牌交易,获374倍超额认购,首日升幅超过200%,创香港股市历史最高纪录。

而海虹集团,正是现在有着“香港第一红筹”之称的招商局国际(0144.HK)的前身。海虹集团不仅开了中资企业在港上市的先河,更是第一家通过在香港成立控股公司上市的内地企业。这个上市模式的落实,为日后同类中资企业在香港的上市,提供了“买壳”以外的另一类选择。

在这15年里,招商局还有许多的“第一”。譬如1986年6月,招商局收购在香港上市的友联银行,成为第一家利用股票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中资企业;1988年8月,招商局投资1亿港元,建成香港第一家全空调、无柱式米仓,该米仓一举成为香港最大的米仓,等等。

这一切,正是中资企业逐步走向香港经济前台的标志。

正是因此,1992年12月26日招商局迎来120周年华诞之际,香港所有媒体都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无一例外地,他们都问了同一个问题:在自由开放、充满竞争的香港市场体系内,由中央政府高度管控的国有资本最终能够走多远?

这一天天黑的时候,时任招商局集团常务副董事长江波在一个酒会上说,这个问题要在10年之后甚至还要更长时间才能获得答案。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将是20世纪最后10年问,招商局集团经历的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从这一年开始,在探索究竟能够走多远的道路上,招商局开始了艰难的跋涉。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激情扩张、90年代的盲目投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生死考验,进入新世纪的2000年,几乎所有在港的大型国有公司都开始了重组运动,招商局也从一飞冲天、四面扩张,进而陷入亚洲金融风暴的泥潭,以至于再无转圜余地。

于是,世纪之交的困惑、挣扎一直延续到2001年一位名为秦晓的新领导人到任。深刻的反思之后,是艰难的债务重组伴随着主营业务盘整,招商局耗尽7年时光历经所谓“静哨悄的革命”,最终浴火重生。

这7年正是本书所要记述的重点。秦晓领导招商局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是怎样发生的?中间的争论、抉择、阵痛、坚忍、振奋,招商局又是如何经历的?由此所带来的招商局历史上的“第三次辉煌”的结果、前景如何?

从洋务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到今天的和谐社会,从清朝、民国到新中国、新世纪,从李鸿章、盛宣怀到袁庚、秦晓,相较于招商局135年的历史,本书所着重记录的这7年仅仅是断代史,但对于行进中的人和事,对于行进中的中国经济,这7年却势必融人历史,成为永恒的时间长河中值得审视的“珍珠”,因为毕竟,这“珍珠”是几代人用痛苦、汗水、心血和智慧凝聚而成的。

2007年12月,已经成功实现“再造一个招商局”目标的招商局集团迎来135岁生日,曾经的阵痛和荣耀已成过往,新的目标业已展开。

观察这“静悄悄的革命”的起因、经过、结果,1992年12月26日是一个微妙的节点——这一天之前的15年,招商局成就了自己的“第二次辉煌”,并在辉煌中酝酿着危机。这一天之后的15年,招商局反思、战胜危机,步入创造“第三次辉煌”的征途。

站在今天回望,这一天发生的一切似乎并不沉寂,却又是沉寂的前兆;这一天发生的一切似乎并不喧嚣,却为之后的喧嚣埋下了伏笔。

或许正是因此,在招商局走过135年沧桑时,有媒体评价其120周年说,这是一个毫无疑问的关键时刻,却并不仅仅属于招商局集团,因为再也没有一个像招商局集团这样的样本,能够如此合适地再现中资企业彻底摆脱政府政策背景、进入完全市场化的竞争性领域,并最终实现重生乃至再造的完整过程。

而更大的背景似乎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中。作为李鸿章在1872年一手成立的企业、洋务运动唯一遗存的血脉,招商局集团身上毫无疑问应该留存着某些最基本的基因。这些基因,不仅对于关注文化的历史研究者有价值,对于关注商业的投资者、经营者、决策者,乃至对于在校的MBA学员,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始于1872年的辉煌基因

为了让2001—2007年间的“静悄悄的革命”衔接历史,我们不得不审视1992年招商局120周年这个衔接点。而为了清晰地把握衔接的脉络,我们必须回到更早的历史时光,去搜寻贯穿招商局始终的基因——正是这些基因,使得招商局在历史转折时能够薪火相传、脉络延续、涅槃重生。

时间回溯至1872年12月26日。

这一天,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已经过去了3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已经过去了12年,而这一天,正在行进中的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恰好棋至中盘。

在两次鸦片战争弥漫的硝烟中,清王朝被迫割地赔款,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国力迅速衰退。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改良派”开始寻找富国强兵的良方,提出“师夷长技以治夷”,主张建立自己的军工企业,制造自己的坚船利炮,以期与列强抗衡。

经过十余年的苦苦探索,主事者意识到,只有“富”才能“强”,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于是,洋务运动开始由“重兵战”向“重商战”转型。

还有一个具体的背景:中国被动开放的直接后果之一是传统产业受到极大冲击,而以手工作业为主的江海航运业面对西方的铁壳火轮简直不堪一击,“航权丧失殆尽”,特别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传统漕粮运输遭到毁灭性打击,这大大刺激了清政府最高层的神经。

于是,在1872年12月26日这一天,招商局应运而生。

三天前,李鸿章上书清廷(《试办轮船招商局折》),奏请“设局招商”,试办现代轮运业,以“自强求富、振兴工商、堵塞漏卮、挽回利权”。三天后,上奏获准,李鸿章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浜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局”。

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它成立时有轮船6艘,从事客运和漕运等运输业务,为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航运公司。

在回溯这段开办历史时,一个至今仍然在资本市场上大行其道的概念开始出现——股份制。在后来很多年间,不管经过了多少波折,利用先进的募资手段在资本市场上最大限度地获取资金支持,成为招商局发展历程中最闪亮的一个工具。

但招商局的起步并不顺利。开办后,由于亏损严重,朱其昂被迫辞职。次年7月,李鸿章改“轮船招商公局”为“轮船招商总局”,委派上海买办商人唐廷枢为总办,徐润、朱其昂、盛宣怀为会办。1876年有轮船11艘,1877年又以222万两银子收购美商旗昌洋行,获得其全部轮船及码头、仓库等财产,招商局初具规模。

其时,招商局总局设在上海,分局设在天津、牛庄、烟台、汉口、福州、广州、香港以及国外的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处,资本共计420余万两银子,是民用企业中最有成绩的企业之一。

时至今日,在中国有籍可考的商业史中,招商局收购旗昌洋行恐怕是第一起中国企业并购外资的案例。而正是这一举动及其为招商局所带来的网点布局,使得招商局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公司。这也正是招商局商业基因的第二点——从出生起就国际化了。

招商局成立后,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与外国轮船公司(简称“外轮”)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华的英国太古、怡和与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联成一气,采用大幅降低运费等手段想挤垮招商局。李鸿章采取筹借官款、增拨漕粮及承运官物等措施予以回击,使招商局扭亏为盈。结果旗昌公司反遭破产,而太古、怡和等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三次(分别为1877年、1883年、1889年)签订“齐价合同”: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确定水脚收入和货源分配方案。

这样的过程为招商局的命脉中埋下了第三个基因: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招商局面对的就是外资垄断、竞争激烈的市场,而招商局靠自身的竞争打破了外轮垄断,成功跻身市场。

而也就在此前后,招商局商业基因中另一个重要元素开始出现——多元化。1874年,招商局成立同茂铁厂,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由华商募资、中国人经营的修船厂;1875年,招商局募集股本成立保险招商局,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保险公司,史学界称其“奠定了中国近代保险业的基础”;1876年,招商局进入煤炭开采业,成立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开平煤矿;1881年,为配合煤炭开采,招商局募资修建中国第一条专用铁路,即中国内地的第一条铁路——唐山至胥各庄铁路;1897年5月,由招商局持股40%的中国通商银行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商业银行。

历史延续至此,招商局已经迈入了其自身的“第一次辉煌”。股份制、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四个基因,成就了招商局创办最初30年的辉煌。

但这还不是招商局基因的全部。在贯穿百年的发展脉络中,招商局显然始终贯穿着另外一个显著的基因,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或许可以称之为使命、感;而从政治的角度讲,或许就是今天所讲的政府意图、国家战略。

事后看来,招商局所进入的这些产业往往涉及国计民生,政府在其中自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正是因为这个要素,自从诞生以来,招商局的特色一直就是“官督商办”——以市场化的手段,以资本为纽带,实现国家在产业领域的政治意图。但它进入的产业却往往是充分竞争的领域,这注定了招商局在未来的道路上步履维艰。

这种与生俱来的基因塑造了招商局的特殊气质。很多年后,它将会为这种宏大的使命感以及无法理清的政府意图与产业回报付出代价。

或许这就是一个特殊企业的特殊命运。携带着上述基因,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前,除少有的亮点之外,招商局可谓命运蹉跎。

辛亥革命后,招商局董事会几经改组,经营均无起色,只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利较丰。1924年,招商局改为股份公司;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收归国有;1932年划归交通部后,运力降至5万余吨;房地产投资则续增,占到总资产的80%左右。

抗日战争胜利后,招商局接收敌伪轮船332艘,购买外国轮船106艘,并投资其他轮船公司。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将招商局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一半股本出售招商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招商局在内地的财产由人民政府接管,迁往香港的招商局全体员工及13艘轮船于1950年1月13日在香港宣布起义,此后继续经营并有所发展。

此后的1951年,按照新中国中央政府意图,招商局集团在内地的资产被全面改组为中国人民轮船公司,而在香港的资产则继续沿用“招商局”名称,承担一些新中国政府无法实施的使命。

此时,香港招商局资产只剩下一些不动产,包括一栋4层335平方米的办公楼、一栋6层的宿舍楼、几处货仓以及香港和澳门两处破旧码头。按照当时估价,这些资产总共价值约340万港元。

这就是当时招商局集团起步的基础。此时,距离招商局启动“第二次辉煌”还有将近30年,距离招商局再度回到香港资本市场上的1992年还有将近40年。

1978年的命运转折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香港招商局的机遇之门终于在1978年悄然打开。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1978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那场影响一代人的浩劫刚刚结束,留下的伤痛仍然紧紧揪住每个人的心口。人才短缺、物资短缺、商业萎缩、思想保守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

这一年3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全国政协主席。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而在这一年的5月,《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社论,并旋即引发了一场大讨论。思想解放的思潮开始在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上涌动。

……

再造招商局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返回首页<<
推荐阅读
 
 
频道精选
 
更多商品
纸盒包装设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合作)
知识产权法经典案例教程
这样生活最健康
在线分析仪器手册
再说戊戌变法
灾难性地震与方言变化—唐山个案研究
约翰.葛里尔逊:记录片的开路人
羽毛球快速入门与提高
又厚又黑红楼梦
静静地坐在废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无际,忽然觉得,凄凉也很美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