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出来的技师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干出来的技师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自我实现/励志,求职/面试,

作者: 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研究课题组编著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10-1字数: 169000版次: 1页数: 230印刷时间: 2008/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29732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标识以“高技能”中文拼音的三个首写字母“G、J、N”为主要设计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旋转向上的箭头,又似齿轮不断递进状,预示着进取与突破的态势;齿轮上镂空的点状物,与中国石化标志中的基本设计元素一致,突出了中国石化特色;配以英文“Highly—skilled Talents”,表示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水平要向国际水平看齐;标识中心向右上方飞升的三颗星星,象征着在各级组织的精心培养下,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繁星闪烁;红色代表着激情、活力、向上与发展,蓝色孕育着科学、严谨、求真与务实。

目录

引言

模型篇

第一章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分析

第一节基于统计报表的分析

第二节高技能人才问卷调查的设计与组织

第三节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研究

第四节高技能人才成长因素研究

第五节对高技能人才评价的调查分析

第六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调查分析

第七节调研基本结论和启示

第二章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模型研究

第一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模型的概念

第二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模型的构建过程

第三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要素的内涵与分析

第四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核心能力模型各要素间的关系

评价篇

第三章基于核心能力模型的高技能人才“N+Y”评价体系

第一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评价现状与分析

第二节高技能人才“N+Y'’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第三节高技能人才“N+Y”评价体系的应用

第四章高技能人才“N+Y”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实证工作的组织实施情况

第二节实证评价结果分析与结论

第三节对“N+Y”评价体系的历史思考

培养篇

第五章高技能人才“三元”培养模式研究

第一节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第二节“三元”培养模式的概念

第三节“培养设计”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循环培养”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环境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三元”培养模式的实证分析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与分析

本章概要

本章通过研究近几年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的统计报表,分析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存在问题;通过对中国石化油田、炼化、销售、建设等单位的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开展问卷调查,总结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梳理了当前高技能人才评价与培养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在深入了解中国石化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第一节基于统计报表的分析

近年来,中国石化技能操作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增长较快,队伍结构趋向合理,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现以2003年末以来的有关统计数据说明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变化情况。

一、技能操作队伍结构及变化情况

技能操作队伍职业资格等级比例如表1—1及图1—1所示,在技能操作队伍总量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技能操作队伍的技能等级结构逐步优化。初、中级工的比例在降低,高级工及技师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3年的22.4%提高到2007年的37.4%;技师队伍不断壮大,比例从2003年的2.1%提高到2007年的3.8%。但与中国石化“十一五”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技能操作队伍中未鉴定人员的数量和比例减少幅度并不明显,目前尚有未鉴定人员6.72万人,约占技能操作队伍的20%,表明技能鉴定和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存在“盲区”。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工种没有职业标准、题库,不具备鉴定条件;二是由于申报条件的限制,部分转换工种人员未能及时参加鉴定。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