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时间观念研究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建筑,建筑艺术,

作者: 孟彤著

出 版 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0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11210232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时间和空间是统一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这种整体时空观念得到完美体现。本书研究了由时间到空间进行转换的可能性,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中各种从时间到空间的转换方式,通过这种转换,抽象的时间借助空间得到表达。时间作为能动的因素,统领着空间,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空间形式,而且赋予了建筑丰富的意义和场所精神,这种场所精神是一种生命精神。

本书主要供从事环境艺术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建筑设计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人员和师生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建筑和时间的关联

第二节 有关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选题的意义

第一章 时间观念概说

第一节 时间难题

第二节 时间的属性

第三节 时空的共性与关联:转换的可能性

第四节 汉语语境中的时间

第二章 时间和建筑

第一节 空间型和时间型:艺术类型之辩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型

第三节 建筑即宇宙——象天法地以造物

第三章 建筑中的时空转换

第一节 时刻——不同价值的时间点

第二节 时段——四时配四方的意义

第三节 时序:等级差序和序列感

第四节 时间向度——永恒的回归

第四章 时间观念与场所精神

第一节 人的时间

第二节 建筑中的时义和生命精神

第三节 以时率空——场所中的生命精神

第五章 余论

第一节 两种取向

第二节 “非人”的现代性时间与传统建筑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二章 时间和建筑

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宇宙模型

时空观实际上就是宇宙观。

宇宙、时空和世界三个词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相当的:

“世界”出自佛教用语,《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可知“世界”最早是指宇宙,后来才引伸为人间、世间、园地、领域等意思。

“宇宙”现在一般是指天地万物的总称,特别是在现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其实,它更准确的用法是指时间和空间。《淮南子•原道训》说:“紘宇宙而章三光。”高诱注:“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日宙,以喻天地。”

可见,世,即宙,即时间;界,即宇,即空间。“世界、宇宙、时空”三者大致是一回事。

关于“宇宙”,按照现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的观点,是指广漠的空间和其中存在的各种天体以及弥漫物质的总称。这种观点实际上只涉及到空间和其中的物质,并不全面,而物理学中以及汉语中的“宇宙”则包括时间和空间。在经典物理学中,它在空间上是没有边界的,在时间上是没有始终的,部分为人们所见,大部分为人们观测所不及。它是一个物质世界,处于不断运动、发展之中。

早在战国时期的《尸子》的说法甚至比现代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惯常的用法还要全面:“四方上下日宇,古往今来日宙”。这种对“宇宙”的理解一直是得到后世公认的,在很多典籍中能见到类似的表述。如:《庄子•庚桑楚》说:“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淮南子•齐俗训》也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四方上下”指的是空间,“古往今来”指的是时间。

《墨子•经上第四十》提出:“久,弥异时也。宇,弥异所也。”“久,古今旦莫。宇,东西家南北。穷,或不容尺,有穷。莫不容尺,无穷也。尽,但,止动。始,时或有久,或无久,始当无久。”“久,有穷,无穷。”这里的“宇”是指一切具体场所的总和:“久”是指一切具体时刻的总和,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久”是“有穷,无穷”的统一,虽然时间作为一个整体是无限的,但是,它的某一点和某一段又是可以把握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