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日英雄施正荣

分类: 图书,管理,创业企业与企业家,企业家,
作者: 辛华著
出 版 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字数:版次: 1页数: 241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861237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创业短短6年,荣登中国首富宝座,青年科学家摇身变为风云叱咤的企业家。他创办的太阳能电力领军企业——无锡尚德。缔造了民营企业的成长神话。
从穷书生到亿万寓豪,施正荣的人生履历:
24岁,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硕士毕业,并留所任教,25岁,澳大利亚留学,师从“世界太阳能之父”马丁格林教授,28岁,获博士学位,持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37岁,回国创办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CEO,42岁,他所带领的无锡尚德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42岁,以23亿美元身价成为中国的新首富,无锡尚德成为中国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43岁,财富达200亿元人民币,位居胡润百富榜第25名。44岁,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环保英雄”。
施正荣精彩语录:
我不是“一夜暴富”,没有这14年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尚德今天的成功。
为什么人们对财富这么关注?对我来说,已经不需要为生存担忧,这个时候要追求的就是理想。
对于财富,只有在纽约证交所看到因为尚德而高挂着五星红旗的那天,感到片刻的激动,仅此而已。
我一直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追求事业、理想的副产品,是你勤劳致富的回报。
内容简介
他是拥有十多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的科学家。
他是第一位入主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
他是衣着朴素、举止儒雅的中国新首富。
他缔造了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企业之一——无锡尚德。
他就是今天中国的“太阳王”——施正荣。
本书全程记录了施正荣的人生经历和创业历程,讲述了他从—个穷书生变为23亿美元身价的中国首富的不凡经历,首次解密无锡尚德快速成长的财富神话和成功之道。
作者简介
辛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主攻文化经济和新经济研究。近年出版《艾丰评传:一个记者能走多远》、《网战》、《与传媒界名流谈心》、《倾听传媒论语》等书。
目录
总序:梦想年代
作者序:书生铸剑
第一章“逐日”神话:当代“夸父”缔造财富传奇
财富“黑马”:“太阳王”成首富
超越者:施正荣打造“尚德速度”
无锡模式:施正荣制造的一张名片
胸怀天下:“全球环保英雄”
第二章酸甜记忆:聪明少年初长成
贫穷的磨难
孪生兄弟两家姓
死神曾与他擦肩而过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4年寒窗苦
教室窗外偷听的小孩
神童:跳级的学生
竞选班长
终圆大学梦
象牙塔里的幸运儿
背井离乡:与家人话别
大学里的“拼命三郎”
志在深造
心心相印:与大家闺秀喜结良缘
初遇名门小姐
第一次约会
不被外人看好的恋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三章留学生涯:历经迂回百折
公派澳大利亚留学留学
辞职出国的念头
终圆出国梦
初来乍到费尽周折
初识悉尼:前景难测
事与愿违:重新择校
艰辛生活:麦当劳兼职
异乡他国:电话传情
夫妻相聚澳大利亚
辛苦打工:为了和妻子团聚
别后喜相逢
破茧生蝶:澳大利亚的“洋博士”
师从“太阳能之父”
进军博士
半路“杀进”新能源
锋芒初露
第四章筚路蓝缕:破釜沉舟归国创业
抉择时刻:做“洋博士”还是“海归”
一颗不安分的心
“海归”创业:曾想开超市饭馆
老乡探路
后羿射日:为“太阳”而生
举家回国:踏上漫漫创业征程
在中国的“外国人”
风险重重:融资未果
男儿气魄:不达目的誓不休
尚德横空出世
绝处逢生,落户无锡
考察洋博士
一场令人惊讶的谈判
吃“百家饭”
第五章创业伊始:身陷生死考验
举步维艰:设备投产
精打细算:施正荣是好管家
事必躬亲:上阵安装调试设备
汗水浇灌起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生产线
出师不利:险象丛生
首战亏损:刚起步又跌入低谷
雪上加霜:内乱接踵而至
苦口婆心:人心难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入不敷出:只拿1/4工资
清洁工大闹办公室
第二条生产线的“难产”
第六章扭亏为赢:科学家向企业家的迈进
海外“圈地运动”
扫清障碍:一举拿下国际通行证
头发变白:只为打开市场
抓住商机:征服“太阳能之都”
先统治世界,再征服中国
破釜沉舟扩生产
第二条兆瓦太阳电池生产线上马
赢时间就是赢市场
杀入世界十强
第七章阳光绚烂:施正荣走进暖春
“野心”:向国际市场进发
飞速发展的太阳能市场
施正荣的德国畅想曲
插曲:李延人与施正荣的“四年之痒”
不得不说的李延人
“本土”和“海归”的较量
李延人的离去
创业伙伴变竞争对手
惊喜:三年汗水喜获肯定
总理的肯定和期望
稳步为营:将产能再次扩张
胆大:年“零维护”的保证
亮相:国际大会上的“明星”
第八章上市:一位中国首富的诞生
尚德上市五步曲
国有股退出内幕
百万电力解囊相助
风险投资商同舟共济
将“对赌”进行到底
换汤不换药:“送股”到“换股”
艰难抉择:“绣球”该抛给谁
瞄准新加坡证券交易所
转战香港证券交易所
相中美国纳斯达克
施正荣与纽交所的“啼笑因缘”
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纽交所“挖墙脚
被纽交所“俘获”
上市路演:CFO张怡受伤
“喧宾夺主”:永恒的留影
开盘时刻:中国首富的诞生
踏上新征程:上市只是起点
最大的愿望:不是上市是过年
让每个投资者都有钱赚
警示:上市的负面影响
上市三年再“创业”:从 亿到 亿
第九章挑战:施正荣笑傲江湖
人在江湖:挑战无处不在
明争暗斗:光伏业遍地开花
人宜远虑:欧洲不是久留之地
光伏市场“崇洋媚外”
美德市场新变化
跑得太快的弊端
天威英利VS无锡尚德:NO花落谁家?
如出一辙的神话
“天威”誓与“尚德”一比高
“硅”兔赛跑
化敌为友
日本京瓷和无锡尚德的对垒
“英雄莫问出处”
技术较量:最好VS最适用
阳光产业黑暗时代的较量
第十章梦想:誓做“太阳王”
光芒四射:他把太阳洒满全国
迈进人民大会堂
两个月内两度走进《新闻联播》
为奥运“增光添热”
东征西战:抢老外的“面包”
牵手美国MEMC
收购日本MSK公司
进军北美市场——成立无锡尚德美国子公司
全面出击:国外国内两不误
纽交所唯一的中国企业家顾问
主攻上海并网发电网
携手合作,进军珠三角
好事连连,国外受宠
“拥硅者为王”
“夹层”的滋味不好受
一个坏打火机换来十年合同
合作并专注
我的地盘我做主
霸气:快人一步快天下
不愁订单愁料少
中国光伏的“大佬”
未来不是梦:世界光伏领头羊
第十一章尚德的成功之道
天时:环境与政策
国际环境带来的机遇
中国“电荒”带来的商机
《可再生能源法》带来的曙光
光伏成为绿色建筑的主角
地利:成就“无锡模式”
一段心酸的记忆
“异类VC”和“经典VC”
无锡的一张名片
人和:尚德的企业文化建设
人本文化:“传存尚德,以人为本”
人才战略:打造豪华舰队
团队意识:老外也疯狂
激励良方:塑造尊重氛围
诚信理念:“大胜靠德”
成功秘笈:施正荣论道
三大法宝:技术战略合作
领导力:五年一个杀手锏
品牌力:六年磨一剑
成长力:“三个关心”
“四海论道”:相信“中国制造”
第十二章好人好运:真实施正荣
真纯本色:纯朴施正荣
“请叫我施博士”
财富只是副产品
给年轻人的建议
首富的人生答卷
吉人天相:幸运施正荣
理财理念:源自爷爷
分享意识:自小得来
大智大慧:来自妻子
感恩图报:真情施正荣
给藏民带来光明
千里救女孩
与《电影之歌》的相遇
将慈善事业进行到底
绿色理念:环保战士施正荣
“有机狂人”查尔斯的启发
与戈尔的友情
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
众人眼中的施正荣
政府官员眼中的施正荣
媒体眼中的施正荣
同事眼中的施正荣
家人眼中的施正荣
附录尚德编年史
后记“尚德效应”留给我们的思考
书摘插图
第一章“逐日”神话:当代“夸父”缔造财富传奇
神话中说夸父逐日是为了给人类采撷火种,使大地获得光明与温暖。因此夸父是一个借火英雄,是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传说中的夸父是为了解救族人、拯救人类而去追逐太阳,这是一个壮举,也是一个美好的追求。而在当代,有一个夸父的后代,为了美好的追求,也在演绎着新时代的“逐日神话”。
这个人就是施正荣。所不同的是,夸父在半路上就渴死了,而施正荣却实现了“逐日”的梦想,红红火火地“经营”着太阳,创造了财富传奇。
财富“黑马”:“太阳王”成首富
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12月14日上午10点,纽约证券交易所前,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在这里挂牌上市。大厅里贵客盈门,欢声笑语。中国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在纽交所挂牌上市的中国民营企业。随着纽交所的一声钟响,数千家媒体将聚光灯对准了施正荣。
北京时间2006年1月13日,纽交所收盘时,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的每股股价达到34.02美元。施正荣持有无锡尚德6800万股股票,按照每股34.02美元计算,2006年底,他的身家将达到23.13亿美元,合计人民币约186亿元——远超《福布斯》2005年中国首富荣智健的16.4亿美元与胡润百富榜首富黄光裕的150亿元人民币,成为财富榜上的一匹黑马。
在此之前,对于很多人来说,“施正荣”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在江苏省无锡人眼里,他是一个“洋博士”、光伏产业“洋科学家”,也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创业者。除了太阳能电力行业的专业人士,很少有人知道他。
2006年3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将身家23亿美元的施正荣推上中国首富的热交椅,同时,鉴于他在太阳能行业的突出贡献,“顺带”送了他一个雅号:“太阳王”。一时间施正荣从一位频受外界质疑的创业者,摇身一变成了华尔街和媒体热烈追捧的“有钱人”。
在中国,如果说2003年是丁磊年,2004年是陈天桥年,2005年是黄光裕年,那么2006年则是施正荣年。
截至2007年1月,无锡尚德的总股本为1.45亿股,按当时的股价计算,市值49.22亿美元,合人民币近400亿元,尚德成为中国海外上市民企中市值最大的公司。纽交所董事总经理马杜说:“尚德上市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第一次融入美国主流资本市场。”
从2001年到2005年,施正荣创立的无锡尚德经过短短5年时间便问鼎纽约证券交易所。他由当初的40万美元现金加技术入股的创业者成为身家百亿的富豪,崛起速度之快令人惊叹!
2007年1月20日,施正荣入选“2006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对施正荣的颁奖词是:“他穿洋过海追逐太阳,开启了中国最清洁的产业;他让阳光照耀财富,为明天积蓄新的能量。”这无疑是对施正荣的事业的高度评价。
超越者:施正荣打造“尚德速度”
在中国的乳制品企业中有“蒙牛传奇”、“蒙牛速度”的说法。在中国的光伏业,施正荣和他的无锡尚德同样在缔造“尚德速度”的神话。他是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他用“尚德速度”将中国与世界光伏产业的差距缩短了15年。
2001年前,他还只是一位在澳大利亚工作的青年科学家,他的名字只是在国际太阳能科研界为人知晓;之前,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施正荣”,会出现这样的链接:“你要找的是不是台湾企业家‘施振荣’?”
2001年1月,尚德正式注册成立。2002年9月,尚德第一条1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其产能相当于此前4年国内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总和,一举将中国的光伏制造水平向前推进了15年。世界太阳能权威马丁格林教授预言:尚德将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中国超越者。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死考验后,2003年12月,尚德公司15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这也是中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之后不到一年,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施正荣不顾董事会的反对,破釜沉舟增加投资,建成了25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公司总产能达到50兆瓦,跻身世界同行业前十强,跃居中国首位。
无锡尚德在取得了这些成功后,更是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2005年7月,有“硅谷圣经”美誉的美国《红鲱鱼》(Red Herring)杂志在筛选亚洲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100家科技型企业时,就看中了尚德公司所具有的独特创新能力、科研实力、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将其列入亚洲100强企业排行榜。用《红鲱鱼》杂志的话来说,这意味着尚德公司“拿到了下一轮筹资的入场券”。
2005年9月,尚德新厂区百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投产运行,成为中国第一个百兆瓦级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这年年底,公司产能达到150兆瓦,占国内光伏总产量的60%以上,跻身世界光伏行业前八强。
2006年4月,尚德签约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成为该项工程中唯一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供应商。尚德公司以绿色太阳能光伏发电产品支持2008年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工程建设,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这一项目的顺利签约,可以说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完美体现,将清洁、环保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与奥运场馆建筑融为一体,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2006年12月,尚德产能达到300兆瓦,跃居全球光伏产业前三强。
2007年1月,尚德与无锡机场改扩建工程指挥部合作的无锡机场屋顶800千瓦光伏并网工程项目正式签约。
2007年,尚德产量超过300兆瓦,总产能超过500兆瓦,销售收入超1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突破百亿美元,名列世界光伏行业第二位。如果以2007年公司产量360兆瓦稳定运行25年计算,可产生100亿度绿色电力,相当于减少燃烧500万吨标准煤,减排735万吨二氧化碳。
如今,尚德已成功跻身全球顶尖的太阳能企业之列。尚德在施正荣的带领下,实现了裂变式的发展,成为目前世界光伏产业界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公司市值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大的企业。
尚德已经确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10年形成产能2 000兆瓦,到2012年公司成立10周年之际,将成为覆盖硅材料、硅基太阳能电池、硅基薄膜电池、光伏组件、发电系统和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形成产能5 000兆瓦,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的光伏产业集团。
尚德仍在以“尚德速度”不断缔造着新的神话。无锡模式:施正荣制造的一张名片2000年,施正荣决定举家回国创业。他毅然决然放弃了在澳大利亚如日中天的科研事业,带着妻子、一双儿女和体积足有3立方米的太阳能技术资料离开了澳大利亚,义无反顾地决定回国创业。
施正荣刚到无锡便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一位慧眼识珠的领导甚至说:“谁要是把施博士放走了,市委和市政府将追究其责任。”正是由于无锡市政府的努力,施正荣顺利募集到启动资金,尚德得以起步。
“我们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介入了一个好行业,”施正荣是这样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的,“我不是为了做生意而做生意,我是为了把我所学到的东西,在恰当的时机,转变成我认为社会需要的产品,所以才开始做这件事情。”
尚德的崛起,带动无锡逐渐形成了一个太阳能产业,无锡及周边地区已经出现十多家太阳能电池的上下游企业。“如今以施博士为标杆的太阳能高新技术企业是无锡的一张名片。”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说。
尚德的成功,展示的是一种“无锡模式”,即良好的政企关系典范:一个政府找到具有创业激情和商业意识的人才,并提供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各种资源,支持企业,然后功成身退。
由于施正荣和他的无锡尚德取得的巨大成功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反响,许多海归、大学毕业生均纷纷效仿——到无锡去创业。如今无锡市政府都以热情的怀抱迎接这些热血创业青年,这使得之前略显冷清的无锡市科技局、创业投资公司开始宾客盈门。
“最近不断有留学生来无锡创业,除了本地的,还有来自北京、上海的,和施正荣一样,很多人都只带了台笔记本和几页商业计划书。”无锡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洪汝乾说,“尚德是政府改善企业创业和发展环境的典型案例。”
施正荣远在澳大利亚的同门师兄弟们也纷纷追随。据统计,回国创业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博士共有12位,他们都在国内光伏企业位居要职。
施正荣的成功不仅给无锡带来了“海外”资源,而且全国各地政府都开始学习无锡的开明政策,加大力度招商引资。从这一点来说,尚德引发了“海归”创业的风潮。“一个企业家如果不爱国,就根本谈不上优秀。”施正荣如是说。
胸怀天下:全球环保英雄
如今的施正荣扮演着双重角色:企业家和环保主义者。
2006年1月14日,无锡尚德上市一个月,施正荣和妻子张唯宣布成立施氏家族基金会。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专门关注气候、环保、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的非公募慈善基金会。
2007年,施正荣在各种场合演讲二十多次。他说:“我现在2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环保宣传。”施正荣坦言,现在之所以热衷于演讲,是意识到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宣传环保和利用太阳能,可以让更多的人重视环保问题。他的身影除了活跃在国内,还频频出现在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讲坛上。施正荣比较喜欢的演讲对象是三类人: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大学生。“因为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同时分别代表着决策者、社会责任人和一个国家的未来,他们将是人类环境保护的重要推动者。”
在演讲中,施正荣反复提到的一个说法是“beyond business”(超越商业)。他解释说:“从事新能源可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解决环保问题。光伏产业超越商业本身,是更大的事业和理想。”
2007年12月14日,在北京展览馆,施正荣登台领取了“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这是他继该年度当选美国《时代周刊》“环保英雄”之后,在环保方面获得的又一个重要奖项,也是此次获奖的唯一一位企业家。评委会对他的评语是:“他通过技术创新,将中国的光伏产业带到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新能源的开拓者,他阐释了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
2008年1月19日,施正荣冒着纷飞的大雪来到洛阳,接受洛阳市政府为他颁发的洛阳市“荣誉市民”称号。2008年1月底,施正荣入选英国著名报纸《卫报》评出的“可拯救地球50人”榜。《卫报》评委会对施正荣入选的评语是:“每个危机都代表着机会,44岁的施正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施正荣也因为关注地球环境,与荣获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和英国王储查尔斯并肩而立。
第二章酸甜记忆:聪明少年初长成
每个人的成长都掺杂着人生五味。少年时代的施正荣生活在江苏扬中一个贫穷的农家,小小年纪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但贫穷并没有成为他成长的羁绊,凭借不断的努力和聪明才智,他考上了大学,走出了闭塞和贫穷的家乡。生活的环境在改变,生活的目标也在改变,但是那颗不断进取的心却从来都没变。
贫穷的磨难
1959~1961年,在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的灾害史上,是极不寻常的三年。直到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一提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亲历过的中国人都会回忆起那个饥饿的年代。
施正荣恰恰就出生在那个年代。贫穷,是那个年代的人经历过的最大的磨难。都说磨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而这种磨难,也许就是施正荣人生最初的一笔财富。
孪生兄弟两家姓
1963年2月,在刚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江苏省扬中农村,一户姓陈的人家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这原本是天大的喜事,可是片刻的惊喜之后带给父母更多的是忧愁——拿什么养活这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那时候,陈家和很多中国农村家庭一样,吃不饱,穿不暖。养大一个孩子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两个孩子。而此前,陈家已经有了一个女孩,这个贫穷的家庭一下子又添了两个孩子,无疑,这是个很沉重的负担。陈家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那么无助与无奈。
凑巧的是,和陈家相距不太远的施家,在同一天生下了一个女孩。可不幸的是,这个女孩一生下来就没气了。
施家的外婆和陈家的奶奶是老相识,两个人在一起拉家常时施家外婆就有了这样一个提议:你看,你家一下生了两个,家里这么困难,这么多孩子是养不活的,要不就给施家一个吧。
陈家奶奶想想也是,就回家跟家里商量。在那样的年代,家里人出于无奈,也就默许了。就这样,施家把双胞胎中的弟弟抱走了。
这个孩子虽然是被抱养的,但施家人在他身上寄托了传宗接代的希望,视若珍宝。爷爷还为这个长孙取名正荣,希望他能振兴家业,荣耀祖宗。
这个被从亲生父母身边抱走的孩子,就是现在的施正荣。从此,施正荣跟他的同胞哥哥,一个姓陈,一个姓施。
虽然很小就被抱到了施家,但因为两家离得不远,施正荣五六岁时就大概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到十岁就很清楚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要跑回原来的家,也从来没有埋怨自己的亲生父母。在那个年代,很多事情都是迫于无奈。幼小的施正荣或许不会明白这样的大道理,但是他从小就很懂事。
如今,可以说已经功成名就的他,不仅对自己的身世没有怨悔,而且对陈家、施家都充满感激之情。“养父母对我非常好,甚至超过对他们的亲生儿女。从小我就喜欢读书,在那个艰难的年代,不管家里有多拮据,养父母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没有他们,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施正荣感恩地说。
死神曾与他擦肩而过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如今已经叱咤商界的施正荣,在一岁半的时候还差点被死神夺去了生命。
20世纪60年代,中国曾经大规模地发生过流行性乙型脑炎。这是一种容易在儿童中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很快,镇上好多孩子都染了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