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研究与风险管理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分子生物学,

作者: 环境保护部编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版次: 1页数: 68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02097032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篇、三十章。第一篇概述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实施项目的主要成果,第二篇综述了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进展与潜在风险,第三篇介绍了中国生物安全管理的政策、法规与相关制定,第四篇从非靶效应、基因漂移、靶标害虫抗性、环境入侵性等方面,介绍了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基因鱼、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食品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第五篇介绍了转基因棉花、水稻、大豆、白菜的环境安全性实验及其结果,第六篇介绍了国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及数据库系统。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专业人员及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又可作为从事转基因生物研发、生产、销售的人员以及公众了解转基因生物安全性和风险管理的通俗读物。

目录

第一篇总论

1项目背景

2项目的组织与实施

3项目主要成果

4项目成果应用和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建议

第二篇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影响研究综述

1转基因作物的发展与环境影响

2转基因林木发展现状与环境影响

3转基因动物研究进展与风险评估

4海洋及淡水转基因生物研究现状与环境影响

5转基因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与环境影响

6转基因食品对健康的潜在风险及消费者态度

7转基因生物的社会经济影响

第三篇中国生物安全政策、法规与管理制度研究

8中国生物技术发展战略与生物安全政策框架

9国外生物安全立法现状与分析

10《议定书》对贸易影响及相关后续谈判

11中国现行转基因生物安全法规与制度

12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内容构架

13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14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及环境监测制度

15转基因生物越境转移管理制度

16转基因生物安全标识制度

17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公众参与制度

18转基因生物损害赔偿和应急处理制度

第四篇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

前言

19抗虫转基因植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

20转基因鱼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

21转基因微生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

22转基因食品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指南

第五篇转基因作物环境影响监测

23转基因抗虫棉花环境影响监测

24转基因水稻环境影响监测

25转基因抗除草剂大豆基因流及环境入侵性监测

26转基因抗除草剂白菜的基因流监测

第六篇国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的建设与管理

27国际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的调研分析

28国家生物安全信息共享政策研究

29国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的设计

30国家生物安全信息交换机制的建设与管理

Summary Report of the UNEP—GEF Project on the Suppor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ational Biosafety Framework for China

书摘插图

第一篇总论

1项目背景

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人类解决21世纪粮食、医药和环境等问题带来巨大的福音,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其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风险将随之增加。《生物多样性公约》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可能对环境、生物多样性以及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成为《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焦点之一。1995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二次缔约方大会Ⅱ/5号决定成立专家组起草《生物安全议定书》,同时,为加强各国的能力建设,(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和决议积极利用全球环境基金(GEF)的资金,开展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编制的试点项目。1997—1999年实施的《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项目就是UNEP/GEF全球试点项目的一部分,中国是18个制定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试点国家之一。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起草是多部门合作的成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会同农业部、科技部、商务部(原外经贸部)、教育部、国家林业局、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共同实施了项目,于1999年完成《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起草和发布。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主要内容有:国家生物安全政策体系框架,国家生物安全立法体系框架,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指南,国家生物安全管理能力建设需求,生物安全信息系统的建立及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影响监测体系,实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的优先重点项目等。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