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新注新译

分类: 图书,文学,中国古代随笔,
作者: 张灯 译注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2003-12-1字数: 460000版次: 1页数: 509印刷时间: 2003/12/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650419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齐梁时代刘勰撰写的《文心雕龙》,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文论巨著。问世约1500年来,它以其构筑完备、体大思精等的特点,一直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不可轻慢的卓拔地位,而且为世界文化所接纳所推崇。应当说,《文心雕龙》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明清以降,再从近代至于当代,前人对该书做了大量的校勘诠评工作,有过不少真知灼见和研究力作;在不断推出学术新著的同时,近20余年来又有诸多注释本注译本出现,标志着对这部名著既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又在向普及化的方向发展。但是,无论怎样说,校注训释始终是普及和深究的基础。事实已经表明,龙学研究尚存许多基础性问题有待探究,首先仍是文字诂训问题。文本都未读通,表意把握不确,如何谈得上阐发研究呢?所以,本书仍取有译有注这种最显寻常的体例。体例取舍本非关紧要,原文译文对举排列也仅为阅读的方便,根本的标志在于查验书中所作的训解诠释,看是否真正做到了信实和稳妥。
作者简介
张灯,本名高建仪,浙江省上虞市人,1940年12月生,1962年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理事,社科系列研究员。作者在贵州工作三千年整,曾任贵州省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理论刊物《今日文坛》执行副主编;1992年调回上海市。八十年代前从事当代文学和文艺理论研究,著有《艺术魅力纵横谈》一书。九十年代起潜心研究《文心雕龙》,先后推出仗心雕龙辨疑》和《文心雕龙新注新译》二著。本书诂训严谨,考订细密,译笔讲究文采,是作者十余年心血的结晶,颇具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原道第一
征圣第二
宗经第三
正纬第四
辨骚第五
明诗第六
乐府第七
诠赋第八
颂赞第九
祝盟第十
铭箴第十
诔碑第十二
哀吊第十三
杂文第十四
谐烹烹烹(言隐)第十五
史传第十六
诸子第十七
论说第十八
诏策第十九
檄移第二十
封禅第二十一
章表第二十二
奏启第二十三
议对第二十四
书记第二十五
神思第二十六
体性第二十七
风骨第二十八
通变第二十九
定势第三十
情采第三十一
熔裁第三十二
声律第三十三
章句第三十四
丽辞第三十五
……
序志第五十
附录:关于龙学研究中的“三欠”问题(代《后记》)
书摘插图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竿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彩,有心之强,其无文欤?
文章作为一项德业,实在是够盛大的了,它同天地并生并存的原因何在呢?自从混沌初开,天地著玄黄两色,呈方圆二形,天上便有日月悬空,如双璧交替,显示璀灿无比的景象;地下则有锦绣山川,条理分明,展现绮丽动人的风貌:这大概就是大自然呈现的光彩了吧!仰观上苍,日月耀辉;俯察下土,地含秀章。高低有序,上下定位,天地两仪就这样形成了。这中间,惟有人参配其中,天性灵智,集于一身,因而堪与天地合称“三才”,其实,人是万物的精英,天地的核心。有了人类这样的“心”,便创造了语言;语言确立以后,随着又有了文章,这就是很自然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