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汉医学

分类: 图书,医学,中医学,中医理论,
作者: (日)汤本求真 著,周子叙 译
出 版 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1字数: 680000版次: 1页数: 463印刷时间: 2007/10/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12555包装: 精装编辑推荐
日本著名伤寒临床家汤本求真所著《皇汉医学》一书,直接启迪了中国近现代众多名医恽铁樵、胡希恕、刘绍武等人的治学之路。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体系为主。
内容简介
《皇汉医学》是日本人汤本求真原著,成书于1927年,内容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阐述中医治疗的效用。
原著者在序中说他本来是一个西医,后来转而学习中医,所以全书很多是作者结合西医学说,来注释中医理论,故此书可为西医学习中医的参考,中医参阅此书,亦可得到一定的提高。
全书基本上是以我国医圣张仲景所著的经典著作《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两书为主,首先加以综合性的注释,如将两书的中心思想阴阳、虚实、表里予以分析,再分述中医治疗法则,又述及中医诊断学如脉学、腹诊等,使读者对中医理论系统先有一个概念。后部再以方剂为主,分述各方的主治证候,并于每方后注明该方所用药的效能,而更广泛地搜罗我国及日本对中医学说和治验病例为旁证,必要时作者还加上按语,阐述其原因。在分述方剂时,大都以《伤寒论》的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体系为主。故此书可为学习中医学的参考书,尤其是初学《伤寒论》者,参考此书则更易于了解和体会原书内容。
作者简介
汤本求真是日本医学界“西学汉”的巨擎,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一代宗师。1901年在金泽医学专科学校毕业后从事西医治疗。1910年,他在开业行医时,长女患疫痢死去,他“恨医之无术,中怀沮丧,涉月经时,精神几至溃乱。偶读先师和田启十郎所著《医界之铁椎》,始发愤学中医。经十有八年,其间虽流 转四方,穷困备至,未尝稍异其志。用力既久,渐有悟入,乃知此学虽旧,苟能抉其蕴奥而活用之,胜于今日之新法多矣。”汤本求真逐渐对《伤寒论》的认识十分透彻,在临床上的有效率也超乎寻常。1927年开始出版的《皇汉医学》专著,对当时的日本医界和中国医界产生了深远影响。汤本氏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立为方剂,故于实际上每有奇效。”
目录
总论
中西医学之比较概论
表里(半表半里)、内外、阴阳、虚
实、主客、本末之界说
腹证及诊腹法
腹证及诊腹法之重要
脉应及诊脉法
总说
浮
芤
滑
洪
数
疾
促
弦
紧
沉
伏
堇
牢
实
微
涩
细
软
弱
虚
散
缓
迟
结
代
动
长
短
妇人
小儿
怪脉
论西医强心药之无谓
论瘀血之毒害
瘀血之腹证
瘀血之脉应
瘀血之外证
论传染病若不以自家中毒为前提则不能成立
论多数传染病不当一以其病原体为断宜随其发现证治之
中医之传染病疗法以驱逐细菌性毒素为主
论西医偏于局部的疗法
论中医之镇痛疗法为原因疗法
论中医方剂为期待复合作用之发显
论中医方剂能于一方中发挥多数之能力
论中医方剂之药物配合法极巧妙
……
别论
引用书目
编辑后记
书摘插图
中西医学之比较概论
不问何种学术,理论与事实,欲其相应而无毫厘之差如治数学者,只需专为理论之研究而已足,无所用其经验之知识。至于医学,则非单纯之理论所得而解决之,故不得不求于经验的结合。若理论脱离经验的事实,直可谓之非真正之理论。故当以人体经验的事实为先,而理论为后矣。然西医大半持科学万能主义者,遂以为试验管于人体相等,以动物试验为一定之律,以此所得之结果直试诸人体。故研究室内之理论似极精密,而行之临床往往失之不能相应。反之,中医数千年来就亿万人体研究所得之病理及其药能,历千锤百炼之后得出结论,立为方剂。初见之或疑为空漠,逮按其实则秩序井然、始终一贯,故于实际上每有奇效,此余实在之经验也。但此段议论于西医则揭其所短而遗其所长,于中医则揭其所长而遗其所短。然余非仅知中医而不知西医者,又非但重经验之知识而不知科学之知识者,故于拙著《汉方医学解说》自序中云:余之为此,乃欲释医圣张仲景所创之东洋古医学,以西洋医学之原理明其所长,并探现代治疗术之所短,以期二家之融合统一。但兹事体大,非愚蹇所任,苟能通二家之志,于愿已足矣,读者诸君幸勿以余为一孔之见也。
如上所述,余实一中西医学之折衷主义者,欲助发西医所长而弃其所短,更益以中医之精粹而为综合新医术之导源,此予志也。然今独力扬中医者,因此学衰微,仅保余喘,行将废灭。故特发挥其独擅之长认为当务之急,而举西医所短,乃比较讨论上不得不尔者。余岂好诋西医以为快哉?
表里(半表半里)、内外、阴阳、虚实、主客、本末之界说
表里之表者,指皮肤而言也。病毒集中于此部,所发之病证即称表证。用发汗解热药,以病毒自汗腺排除为原则。若此发汗不彻则病毒转入呼吸、消化、泌尿等器,惹起种种之疾病。里者,指消化管言(按消化管之一名词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等而言)。病毒积集于此部而呈现实证,则用泻下药以驱逐病毒。不然,则病毒遂侵入内部,往往诱发不治之难证。半表半里者,指胸腹二腔问,适当支气管、肺、心、肝、脾、胰、胃等之所在。故若病毒集于此部,使上列诸脏器之一部或数部发病,即称为半表半里证。此病毒用和剂以缓解之,同时以其一部由皮肤或呼吸、泌尿等器排泄为准绳。是以病毒之传入也,有自表转入于半表半里,或转入于里,或自里转入于内,或自表转入于内,自半表半里转入于内。然亦有正相反者,自内转出于里,或转出于半表半里,或转出于表,或于里转出于半表半里或转出于表,或自半表半里转出于表者。盖人体活动而至变,非单纯之理论所得而解决之也。
内外者,相对之辞也。所谓内者,系指皮肤、呼吸器、消化管以外之脏器组织也。外者,系指内以外之脏器组织也。故云内时则里在外,云表时则里亦为内矣。而半表半里者位于表里之间,对里则为外,对表则为内也。仲景论治之所以分表里内外者,不外乎明示病毒之所在,并欲明其转变之状态,使医者不致有所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