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健康科普教育丛书-不良行为与儿童健康

分类: 图书,孕产妇/育儿,儿童营养饮食,
作者: 马海燕等主编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1字数: 206000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 2008/07/0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171016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心理压力、社会适应不良等问题已成为决定国民是否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甚至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为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清除或减少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不合理的膳食和运动减少导致的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放荡的性生活、吸毒导致的性病、艾滋病等;生活不规律、烟酒无度和过量导致的各种慢性病和生活质量下降;睡眠障碍带来的系列健康问题;吸毒、嫖娼、卖淫、赌博导致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等。如何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应对和防范措施。为了大众的身心健康,为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决定组织有关专家联手,撰写相关作品。
“行为与健康科普教育丛书”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文稿通俗易懂,注重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可读性。
本书旨在揭示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不良因素对儿童行为与健康的影响。
目录
第一部分 儿童不良行为与疾病
第一章 多动症
第一节 多动症的病因
第二节 多动症的表现
第三节 多动症的危害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二章 口吃
第一节 表现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儿童口吃的危害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三章 遗尿
第一节 表现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危害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四章 夹腿综合征
第一节 表现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危害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五章 挖耳朵
第一节 危害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六章 不良口腔习惯
第一节 含乳头睡觉
第二节 吮手指
第三节 不良舌习惯
第四节 口呼吸习惯
第五节 咬嘴唇
第六节 下颌前伸
第七节 咬指甲
第八节 咬铅笔
第九节 偏侧咀嚼习惯
第七章 挖鼻孔
第一节 危害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八章 用力擤鼻涕
第一节 病因与危害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九章 拔毛癖
第一节 表现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危害
第四节 预防与治疗
第十章 不良饮食行为
第一节 不良饮食结构
第二节 不良饮食行为
第十一章 不良运动行为与疾病
第一节 不良运动行为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十二章 不良睡眠行为
第十三章 超负荷负重
第一节 危害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十四章 不良学习行为与疾病
第一节 不良阅读行为与疾病
第二节 不良学习姿势与疾病
第十五章 儿童吸烟行为与疾病
第十六章 与宠物亲密接触
第十七章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与疾病
第一节 过度看电视与疾病
第二节 过度使用电脑与疾病
第三节 电子游戏依赖与疾病
第四节 网络成瘾症
第二部分 家庭(父母)行为与疾病
第—章 家庭(父母)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父母对儿童行为的直接影响
第二节 家庭教养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第三节 家庭结构对儿童行为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 家庭类型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第五节 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第三部分 学校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一章 学校(老师)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易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二节 教师因素
第三节 学校因素
第四节 学校教育的改善方法
第二章 学生行为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一节 学生欺侮行为
第二节 预防与治疗
第四部分 社会因素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一章 社会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第二章 追星现象
第三章 重大灾害、意外伤害对儿童行为的影响
第四章 留守儿童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 儿童不良行为与疾病
第一章 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也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多数在。3岁左右发病。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和品行障碍。在学龄儿童中的患病率为3%.7%,男孩约为女孩的4.9倍。
第一节 多动症的病因
一、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信息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
脑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二、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主要原因包括:①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②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宫产、窒息、颅内出血等;③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增多。
三、遗传因素
大约40%多动症的患儿,父母、同胞或其他亲属在童年期有多动症病史,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中同胞比同母异父或异母同父的兄弟姊妹患病率高,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四、感觉统合失调
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造成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体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行为问题。
五、其他因素
近年来,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度,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人铅含量过度的饮食,即使不一定达到铅中毒的程度,也会导致多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