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案例与资料(上下册)(美国法律文库)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合同法:案例与资料(上下册)(美国法律文库)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外国法律,美洲 ,

作者: (美)凯斯勒等著,屈广清等译

出 版 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字数:版次: 1页数: 全两册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02577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美国法律文库”是“中美元首法治计划”(Presidentia Rule of law Initiative)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翻译百余种图书,全面介绍美国高水平的法学著作,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法律图书引进项目,“美国法律文库”著作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

内容简介

在这次修订中,为使本案例书反映出近15年来合同法的最新发展,我们作出了一些必要的修改,但是,我们尽量保留了前一版的精神与基本内容。我们在本书的结构上也作出了一些修改,完善了第二版中论述不充分的某些主题的内容,并阐明了所涵盖的主题之间的关系。其中,较为重要的修改是:删除了主要涉及保险合同和特许协议的第二编,并以更为简略的形式,将这部分资料在前面的章节中予以合并;对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显失公平原则方面的资料作出了重要扩充;对救济一章的内容进行了重构和扩充,将原书中其他各处论述的许多主题(包括减轻损失义务和预期违约原则)集中在一起;将关于“错误”和“履行不能”的章节合并;考虑到合同法领域的最新进展,对“合同法的历史”一章作出了全面修订。在许多案例中,已全部或部分删除了主要案例的脚注,并且,为了方便读者,那些保留的脚注已被重新编号。

目录

上册

前言

致谢

参考文献缩略语表

导言

第一章从身份到契约及其他

第二章个人主义合同法的基本理念及其侵蚀

第三章交易

第一节 合同作为允诺的交易

第二节 合同的三种类别——默示合同

第三节 不确定的合同

第四节 诚信交易义务

第五节 当事人的同意及其奥秘

第六节 格式合同——形式之争与附合合同

第七节 合同交易理论和信赖原则

第八节 确定的要约与交易原则

第九节 采用通信形式的对价与合同

第十节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产生的困境

第十一节需求合同与互惠

第十二节“与生俱来的义务”

第十三节非商业性无偿允诺

第十四节道德对价

第四章交易公平与平等:交换中的正义理念

第一节交易与经济自由

第二节消费者保护:显失公平及其他

第三节私人保险领域的合同自由

第四节特许经营权和新封建主义

第五节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传统斗争:正在进行的商业交易的再调整与解除

第五章我们合同法中的形式主义

第一节对价的象征性理论

第二节盖印和书面义务

下册

第六章再论形式主义:《防止欺诈法》

第一节导言

第二节受到影响的交易

第三节遵守《防止欺诈法》

第四节对立规则:禁止反言和恢复原状

第七章口头证据规则

第一节导言

第二节解释的循环

第八章真实与错觉(关于错误、履行不能和落空的原则)

第一节导言

第二节难以驾驭的词语

第三节“事物的价值恰恰在于其能产生的效果”

第四节正在消失的法律综合(英国)

第五节正在消失的法律综合(美国)

第九章对交换关系的保护

第一节导言

第二节基本议题:历史背景

第三节货物买卖:关于默示条件的案例研究

第四节权利丧失问题

第十章救济

第十一章受益第三人

第十二章转让:合同之债的移转

案例表

索引

译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从身份到契约及其他

亨利梅因(Henry Maine)爵士,《古代法》第163-165页(1864年):“社会进步运动已经在一点上得到统一。在这一进程中这一点十分突出,即家庭依附关系逐渐解体,代之以个人义务的加强。个人逐步替代了家庭,成为民法的基本单位。这一进步是以不同速度取得的,有些国家并非绝对静止,在这些国家,古代组织机构的崩溃只有在研究其显示出来的现象后才能察觉。但是,无论步伐如何,这一转变没有反弹或后退,明显的滞后只发生在那些从完全外来的源泉中吸收古老的观念和风俗的国家。不难看出是什么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它在不同程度上取代了他们的建立在源于家庭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的相互关系:那就是合同。从历史的某一时段开始,社会从一切人际关系归结为家庭关系的状态,平稳地走向一切关系源于个人之间的自由协议的阶段。在西欧,在这一方向上取得的进是相当可观的。

“‘身份’一词可以用来建构一个表达上述法律进程的公式,无论进步的价值如何,这种进步在我看来足够确定。贯穿于人身法的各种各样的‘身份’都源于古代寄生在家庭中的权力与特权,在某种程度上至今还留有这一色彩。如果我们接下来像一些优秀的学者那样,只用‘身份’一词来表示人的状态而不是用来表示协议的直接或间接的结果,那么我们可以说,迄今为止,社会进步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进程。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