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灾害及其防治,

作者: 张崇旺著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版次: 1页数: 651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211052486包装: 精装内容简介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出版“中国经济史研究丛书”,是一件有多方面意义的举措。我们,作为中国经济史研究者之一,闻之无不倍感鼓舞。经济史学既是经济学的基础学科,也是历史学的基础学科,所以经济史学水平的提高对经济学和历史学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史曾是国人关注的研究领域。在确定中国社会性质的中国社会史论战和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中,经济史的研究成果就曾起过重要作用。多少仁人志士在寻找救国道路时曾受到这些研究成果的启发,而站得更高,并在观察革命的根本问题时,能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角度去反思、去剖析,准确地把握国情,科学地作出判断。所以,要知道中国何去何从,就离不开中国经济史研究,过去如此,今后也是如此,事之必然也。

作者简介

张崇旺,男,1964年生,安徽歙县人。 198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历史系,1991年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安徽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人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已出版专著《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合著)、《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合著),在《中国农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江海学刊》、《安徽史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及意义

二、江淮地域的界定

三、历史时期江淮地区行政建置的变动

四、学术史回顾

五、研究的资料、方法和架构

第一章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一节江淮的地形、气候和水系

一、地形

二、气候

三、水系

第二节江淮的农耕社会环境

一、处在不发达的农耕社会发展阶段

二、农耕社会环境中的人地关系

第二章江淮地区的灾情概况

第一节江淮水灾

一、水灾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二、水灾的类型

三、水灾灾情举要

第二节江淮旱灾

一、旱灾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旱灾灾情举要

第三节江淮蝗灾

一、蝗灾分布的时间特征和影响因素

二、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三、蝗灾灾情举要

第四节江淮潮灾

一、潮灾的分布和特点

二、潮灾的类型及灾情举要

第五节其他灾害

一、瘟疫

二、地震

三、风灾

四、雹灾

五、雪灾和低温霜冻

第三章灾害与江淮地区的农耕社会

第一节灾害与江淮的人口变动

一、灾害与江淮灾地人口的损耗

二、灾害与江淮人之逃荒习俗

第二节灾害与江淮的农业耕作

一、灾害与江海耕地的缺失

二、灾害与江淮地力的下降

三、灾害与江淮耕作制度的变迁

第三节灾害与江淮的社会矛盾

一、水事纠纷

二、饥民抢夺

三、盗贼窃发

第四章江淮地区的水利治灾工程

第一节江淮水道整治工程

一、修建江河堤防以御水

二、开浚河道以减水

第二节江淮农田水利工程

一、引水灌溉

二、蓄水灌溉

三、圩田水利

第三节江淮防潮御卤工程

一、筑堤防潮和设闸御卤

二、兴建避潮以减灾

第五章江淮地区的仓储备荒

第一节江淮的常平仓

一、明代江淮的常平仓

二、清代江淮的常平仓

第二节江淮的义仓和社仓

一、江淮的义仓

二、江淮的社仓

第六章官府和民间社会力量在江淮地区的抗灾救灾

第一节官府在江淮的抗灾和救灾

一、灾时抗灾

二、严行报灾和勘灾

三、灾后救灾

第二节民间社会力量灾江淮的抗灾和救灾

一、士民绅商个体的抗灾和救灾

二、民间组织的救灾活动

三、救灾工作中的官民互动

第七章灾害御江淮地区的禳弭信仰

第一节雨旱信仰

一、祈雨于龙王

二、祈求城隍神降雨驱旱

三、流行于小区域的雨旱神

第二节水利信仰

一、兴修防护农田水利工程之人格神信仰

二、具有防洪护堤职能之神信仰

三、镇水灵物信仰

第三节虫疫灾害信仰

一、蝗虫信仰

二、瘟神信仰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图表目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江淮地区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个地区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最根本的原因,当然还在于该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水系的孕灾环境因素与当地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人文环境因素之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正如马克思、思格斯所说:“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基于此,要弄清楚明清时期江淮地区的自然灾害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就应该首先关注上述的两个方面。

第一节江淮的地形、气候和水系

江淮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傍山濒海,是我国东部地区南北之间以及东西之间的过渡地带。l月摄氏零度等温线以及750毫米等雨线从秦岭—淮河穿过,淮河也就成了我国南北的自然地理分界线。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本地区在地形、气候和水系等自然环境因素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地形、地貌、岩性等差别较大,气候差异明显,江河湖海的水文、水系复杂。它由我国东南山地丘陵黄红壤地带向黄淮平原棕壤地带过渡,由南方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向北方半湿润的暖温带过渡。

一、地形

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江河湖海的侵蚀作用,江淮地区的地形、地貌也就变得复杂多样。高山坡地蜿蜒起伏,丘陵冈阜错落有致,泛滥一冲积平原广袤无垠,江河湖镶嵌其间,河湖港汊星罗棋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