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邓小平的嘱托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领袖著作 ,
作者: 曹普著
出 版 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1字数:版次: 1页数: 69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21104904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此书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中形成并为推进改革开放而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科学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总是会有新情况发生,党的指导思想也总是要不断与时俱进,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要继续坚持邓小平理论呢?邓小平把他交班时的谈话、1992年南方谈话和《邓小平文选》第3卷等称为“政治交代”,实际上就是提醒我们,要珍惜我们党和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要珍惜凝结在邓小平理论中的那些来之不易的“集体智慧”。因此,无论是面对着今天的新情况,
目录
导言
第1章与时俱进: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一、“老祖宗不能丢啊”,要“以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
二、竖起“强大精神支柱”,把邓小平理论“写到自己的旗帜上”
三、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四、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第2章第一要务:始终不渝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一、“发展是硬道理”,“我国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
二、立足综合国力竞争,始终不渝做好发展“这篇大文章”
三、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第3章市场经济:从初步建立到“进一步完善”
一、“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二、勾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工程化蓝图”
三、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四、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五、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第4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方位开放参与国际竞争
一、“要把进一步开放的旗帜打出去,要有点勇气”
二、经济特区第二次创业:“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三、抓浦东开发开放,把上海建成太平洋西岸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之一
四、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第5章扩大民主:不断探索政治体制改革新途径
一、政治体制改革“最大的目的是取得一个稳定的环境”
二、让人民当家作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三、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积极稳妥,循序渐进:五大领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五、完善村民自治,走中国特色的基层民主发展之路
第6章繁荣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对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第7章港澳回归:“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成功实践
一、“最终将靠‘一国两制’把我们国家统一起来”
二、完成小平夙愿,实现香港回归:“一国两制”构想成功落实
三、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铸起祖国统一道路上又一座丰碑
四、反“台独”反分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五、应对新挑战: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方针
第8章精兵之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
一、“把我们军队建设得更好”
二、创新军事战略方针:“立足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三、永葆军魂不变质: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四、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实现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五、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
第9章和平发展:纵横捭阖运筹跨世纪外交
一、“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扎扎实实干自己的事”
二、“乱云飞渡仍从容”:24字方针打破西方制裁
三、新战略--构筑稳定的大国伙伴关系框架
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五、合作共赢:确立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外交新格局
第10章党建工程: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一、“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
二、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三、“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提高执政水平
四、从严治党,惩治腐败:决不让党“走向自我毁灭”
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
后记
书摘插图
鉴于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与任务,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对于21世纪最初5年的小康社会建设作出规划和部署,提出“十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坚实基础;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就业渠道拓宽,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质文化生活有较大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国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会议强调,制定“十五”计划并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根据中共中央《建议》制定的“十五”计划纲要。
党的十六大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在21世纪的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