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道-蜀锦·蜀绣·漆艺:流光溢彩的国家技艺

分类: 图书,艺术,民间艺术,
作者: 凸凹 著
出 版 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 190000版次: 1页数: 159印刷时间: 2008/05/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112656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九天开出一成都,自古诗人例到蜀。历朝历代文人墨客对成都有着太多的偏爱,留下了大量的宝贵史料。本书是《成都魂书系》之“窄门”,它是凸凹的又一部人文地理随笔集,它的出版旨在植根于成都本土人文地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将那些关乎成都精神的所有玑珠串起来,一并呈现给广大读者。
内容简介
一个手艺人将手纹、掌纹、指纹印在自己的手艺上,就像一个皇帝将玉玺印在自己的名字上。当手艺古旧得长出了令收藏家们趋之若鹜、夜不能眠的满脸皱纹时,一个年轻的大臣望见了皇帝内心的波纹。
作者简介
凸凹,原名魏平,知名诗人、人文地理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春天生于四川都江堰,6岁随家迁往人巴山,31岁返回成都。1986年与人创建端午文学社。1992年出版个人处女诗集《大师出没的地方》。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6年加盟“中间代”成为其代表诗人,同时开始“凸凹体”写作并在诗界形成新的影响。
目录
第一章 从一棵桑树和一棵漆树出发
01.结在树上的人文之果
02.嫘祖:从蜀地到中原的一双手
03.蚕丛:从蜀地到西亚的一条虫
04.天虫下凡是为蚕
05.《陌上桑》及其前置与后缀
06.漆树杂记
第二章 “天下母锦”蜀锦的织造技艺
07.锦史:从古籍和尘土中拽出的一匹丽锦
08.锦品:丝绸中唯一带金的织物
09.织锦:构筑在织机和指纹上的经纬王国
10.锦工:手茧之上百花开
第三章 “冠天下”的蜀绣
11.绣史:清晰的背影、模糊的脸
12.绣品:飘逸在微风中的秀丽春色
13.绣艺:针尖上的奇妙故事
14.绣工:从万家闺秀到茕茕大家
第四章 “雕镌扣器,百技千工”的成都漆艺
15.漆史:以漆为镜的城市记忆
16.漆器:镜面和沟纹锁定的时间肖像
17.漆艺:行走在刃锋和笔尖上的艺术
18.漆工:独运的,不仅仅是匠心
第五章 文在南丝路上的实词和饰词
19.蚕桑氏的吐丝杰作:藏、彝、羌民族走廊
20.南丝路:从藏、彝、羌民族走廊抽丝而出的古道
21.域外丝绸:东方古道放飞的金丝鸟
22.少城、锦城与女红
23.南丝路逸事:从相如锦、文君锦到诸葛锦
24.最后的南丝路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从一棵桑树和一棵漆树出发
02.嫘祖:从蜀地到中原的一双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通过伸向海外的丝绸之路追溯到中国,其养蚕制丝的源头又在哪里呢?
那是在5000年以前的“三皇五帝”时代。蜀族与中原发生的人文关系中,比大禹这个男人更早的,是“嫘祖”和“蜀山氏女”婆媳俩。
嫘祖与中原的关系不仅早而且盛大——那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婚礼。新郎是威风八面的轩辕黄帝,新娘是美丽聪慧的女酋长。这场婚礼,不仅改变了古蜀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也推进了中原、全国乃至世界的文明进程。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氏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日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日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日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这段文字的意思是,昌意是黄帝的正妃嫘祖所生的儿子,这个儿子娶了蜀山氏之女为妻,生下了后来成为继承黄帝伟业、领导中华民族的古帝王“颛顼帝”高阳氏。
《通鉴外纪》载:“西陵氏之女嫘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路史后纪五》云:“黄帝之妃西陵氏日嫘祖,以其先蚕,故又祀先蚕。”《汉日仪》日:“春蚕生而皇后亲桑于菀中。祭蚕神日菀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北齐始祀黄帝元妃螺祖为先蚕神,以与妇女相合。嗣后道教;民间皆以其为蚕神,奉祀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