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帝国的疼痛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1644:帝国的疼痛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明清史,

作者: 聂作平 著

出 版 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8-5-1字数:版次: 1页数: 254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10106106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一段老大帝国的沉痛往事令人追惋,一个转型社会的失败标本使人警醒。

内容简介

公元1644年,中国的大地上,是一幅烽烟四起、血腥弥漫、民不聊生的悲惨场景。这一年,大清王朝代替了大明王朝,中国的历史依旧在既有的政治轨道上前行。甲申年的疼痛意味着一个不祥的隐喻:古老的中国还要沉睡,还要在愚昧、贫穷、动荡的阴霾下沉睡两百多年。

本书以生动的笔法为读者描绘出1644年中国的全景,引发人们深切的思考:从崇祯皇帝的末路,李自成的勃兴与衰落,到努尔哈赤及其子孙的苦心经营,还有江阴百姓的悲壮抵抗……

作者简介

聂作平 四川省富顺县人,作家。著有历史随笔集和长篇小说二十多部。其中《历史的耻部》获评新浪、当当网 “2003年度最有价值图书”,并有多部著作在海外出版。

目录

引子

第一章崇祯: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

一凶兆与流年

二阴影里的祖宗

三性格决定命运

四致命的临终手术

五皇帝的凄凉末路

第二章李自成:驿卒的反抗

一十八子,主神器

二闯王是怎样炼成的

三掉进米缸的老鼠

四一个符号的归宿

第三章努尔哈赤和他的子孙们

一努尔哈赤的原始积累

二武力决定命运

三一个士大夫的艰难抉择

四亲者痛仇者快的凌迟

五多尔衮的决断

第四章史可法:中国式表演人格

一信息不对称的两封信

二不成气候的小朝廷

三如何才能死得更悲壮

第五章文人生涯:以陈子龙和侯方域为例

一愤怒青年陈子龙

二风流才子的追悔

第六章在底层:甲申年民间实录

一杀人者的事业

二江阴,一座城市的玉碎

第七章结语:中国仍在沉睡

主要参考书目

三百六十多年前的隐痛与伤惘(代后记)

书摘插图

一凶兆与流年

大明崇祯十六年,岁在癸未,依西历,为公元1643年,即甲申之变的前一年。这一年初夏,远离京师的四川南部出了一桩怪事:当地一户农民院子里的一株李子树,结出的果实不是往年那种圆而翠的李子,而是八竿子打不着的黄瓜。这件事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人们把它当作不祥之兆而议论纷纷。有好事者就请了巫师占卜,巫师得出的谶语是:“李生黄瓜,民皆无家。”

放在承平时代,这种公然宣布天下就要大乱的胡言乱语,必定会遭到官方的严惩。但这一回,官方对此充耳不闻,甚至有不少下级官吏也加入到流言散布者的行列。总之,这件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可以想象,大动乱来临的前夜,这种稀奇古怪的事件必然激起民间的骚动不安。

科学家早就发现,大地震之前,比人更低等的其他动物,往往都能凭借它们敏锐的直觉预感到大祸临头,从而烦燥不安或是疯狂奔跑,而比它们更高级的人类却毫无知觉。与此相类,王朝更替,社会大动荡即将到来之时,底层民众往往多了些敏感,而达官贵人却浑然不觉。他们不愿意相信也不敢相信,天下真的就要大乱,改朝换代真的就要成为活生生的现实。

李子树长出黄瓜也许是基因的变异,但身处末世的人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是上天对乱世即将到来的预警。为此,当地民众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有钱人开始囤积粮食,纷纷在家里深挖地窖,把大量小麦和稻谷埋藏在地下,以备将来救命之用。悲惨的是一些无钱无粮的穷人,他们看不到希望何在,却感受到了绝望的脚步日益临近。为此,有一户赤贫人家竟然变卖了财产,把得来的几两银子割肉买酒,大吃大喝。

……

1644:帝国的疼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