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常用法规精编上册(供第一学年、第二学年使用)

分类: 图书,法律,高等法律教材教辅,法律类教辅,
作者: 教学法规中心编
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字数:版次: 1页数: 42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I S B N : 9787802266544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收录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基础学科常用法规文件;
收录“法学部分知名学者及主要学术成果”、“法律类核心期刊简介”、“常用法律网址”等附加信息,有助于使用者了解法学文献检索途径以及法学界相关情况。
精通法律条文,迈人法律职业。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上下两册,本书为其中的上册。本分册收录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等基础学科常用法规文件,以及“法学部分知名学者及主要学术成果”、“法律类核心期刊简介”、“常用法律网址”等附加信息,有助于使用者了解法学文献检索途径以及法学界相关情况。
信息时代可以获得法条信息的途径虽多,然本书可提供广大法律学人通过其他途径不易获得的以下品质:一、法律文本的权威性。本书法律文件由专家筛选、编辑,文件的底稿均援引自权威版本。
二、对法律条文的精加工。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学习效能的提高对广大法律学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书在法律文件版本权威的基础上,着眼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能,对法律条文进行了以下精加工:
1.分级提示难点、重点。对重难点法条,本书结合其在司法考试的考频,在法条前统一用★标注。不同数量的★表示该法条在司法考试中的考频和重难点程度,最高为“★★★”
2.关联索引、难点提示。在重点法条之下标注了〔相关法条〕,有效帮助读者全面掌握重点;对于容易混淆的难点,本书设有〔提示〕栏目,帮助读者理解。
三、与学业、未来发展结合紧密的附加信息。本书上册附录收录了“法学部分知名学者及主要学术成果”、“法律类核心期刊简介”、“常用法律网址”;下册附录收录了“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常识真题演练”、“名校法学研究生入学考试真题集粹”等无论在学业方面还是未来发展方面,对学生都非常实用的附加信息。
此外,本书上下册共收录1百多个法律文件,总计约150万字,每分册仅售l8元,对于购买者而言堪称物美价廉!
目录
主要缩略语
宪法篇
(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04年3月1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
(二)选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2004年10月27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
选举的若干规定(1983年3月5日)
(三)国家机构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1982年12月1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组织法(2004年10月27日)
(四)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1990年4月4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基本法(1993年3月31日)
(五)立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0年3月15日)
刑法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06年6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
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
三条第二款的解释
(2000年4月29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
二十八条、第三百四十二条、第
四百一十条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
八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2002年4月28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
……
刑事诉讼法篇
民法篇
民事诉讼法篇
附录一:部分知名学者及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二:法律类核心期刊简介
附录三:常用法律网址
书摘插图
宪法篇
(一)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l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序言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一八四。年以后,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进行了前仆后继的英勇奋斗。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伟大历史变革。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逐步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人剥削人的制度已经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侵略、破坏和武装挑衅,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增强了国防。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农业生产显著提高。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广大人民的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