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的历史

分类: 图书,文化,世界文化 ,
作者: 李科文,魏书彪编
出 版 社: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字数:版次: 1页数: 22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36687202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惜”烟者们精心卷制的一支日久沉香的“香烟”。本书讲述了人类从古至今关于烟的种植、加工、包装、传播、吸食等方面的行为、风俗和文化、是一部关于吸烟的文化简史。产生,同时消失中的文化或行为。烟标、烟具及香烟制作过程全图。
内容简介
烟草从何时起出现,最早出现于何处,又如何扩散到世界各地,促进这个过程的一切偶然因素,《吸烟的历史》为你详实道来;从第一个吸烟的古代烟客到烟草弥漫全球后的现代烟客,烟客及其烟文化的发展,也将在《吸烟的历史》中条分缕析;从早期祭祀典礼上的礼仪到把吸烟者送上断头台,人与香烟,有多少爱恨纠缠?《吸烟的历史》对此也将精心剖析。
吸烟的历史,不同于“烟草的历史”,它记述的是人与烟草的关系史,是吸烟行为与人的瞬间心态的关系史。它关注各个时代人们的吸烟常态,并且把吸烟的动作置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背景之上加以解读,将吸烟的礼仪、吸烟的方式、吸烟的心态等,在“烟”消散于空气后重新梳理。所以,本书是对转瞬即逝的日常烟文化的全新记述。
目录
前言
绪论 烟草征服世界
“烟”字的来历
烟的别名
烟的传播与烟文化的泛滥
烟草征服世界
第一章 烟草的传播史
烟草的原产地之争
烟草原产地东亚说
烟草原产地美洲说
烟草原产地南美说
烟草原产地非洲说
烟草的传播历程
从非洲传到美洲
从美洲传到欧洲
从美洲传人中国
附一:漳州、泉州:烟草最初传入地
附二:烟草从我国传到美洲
烟草的种植
烟草种植的贵族化时代
烟草种植的平民化时代
烟草的加工
烟草的原始加工方法
烟草的作坊加工
烟草的大机器生产时代
第二章 吸食烟草的历史
未曾消失的香烟:远古时候的烟者
帕伦克神殿中,古代玛雅人吸烟的浮雕
美国帕布罗城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遗址中的烟叶、烟斗
墨西哥马德雷山洞里的空心草秆
哥伦布带回烟草:近古烟文化
吸烟的人群
近古烟的包装与广告
近古烟具种种
近古时代烟的种类
附:近古诗人与烟
近代的烟客及烟文化
吸烟人群的扩大以及数量的增加
吸烟方式以及烟具的变化
近代烟草与烟草制品的种类
近代烟的包装与广告
烟草业的崛起:国家烟草相关机构的设立
吸烟的风俗种种
烟草统治世界:现代人与烟草
绝对普及:吸烟人群的无限扩大
烟具逐渐淡出:现代人吸烟方式的简化
现代烟草种类
烟草业的巅峰时期
烟视媚行:烟的现代作用
现代名人与烟
第三章 烟与人类的关系
从治疗梅毒到慢性自杀:烟的认识史
人类早期对烟草的认识
“吸烟有害健康”
把雷利爵士送上断头台:禁烟的历史
西方反烟运动
中国历代禁烟
全球四次大控烟及反烟浪潮
各国政府对《烟控公约》的反应
附一:世界反吸烟浪潮及禁烟运动编年史
附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无烟日”主题
所有的事,活着,吸烟:吸烟的种种理由
为什么要吸烟
媒体评论
香烟,在危害你的同时,给你生存的活力!
——安妮莱克拉克
戒烟有什么难的,我已戒过一千次了。
——马克叶温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烟草的传播史
烟草的原产地之争
历尽坎坷竞不老,
辗转人间,
名号英雄草。
蜚语流言真不少,
多情反被无情恼。
——《蝶恋花咏烟草》
关于烟草的原产地之争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的论述中,烟草的原产地不外乎是在美、亚、非三洲。这三种说法似乎都有一些依据,但现今国际公认的现代烟草原产地的说法是:1492年,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烟草,并将其带回欧洲。其后的一百多年间,东西方的无数人都相继为这种具有魔力的植物所征服。虽然有种种烟草传人中国的不同说法,但似乎烟草是“舶来物”已成定论。
但据考证,早在殷商时代,中国就已经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了烟草这种植物,当地人民种植烟草已成习俗。由于历代统治者把烟草视为“蔬谷之害”,对其,时放时禁,所以,烟草的种植和生产也就时断时续,未能普及。加上中国历来就有一种“大汉”思想,文字史料都广叙汉事,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耕种牧渔等均鲜传寡闻,故记载流传下来的极少,历代的诗文反映也不多。至六朝、五代、宋代、元代、清代等几次民族大融合后,才逐步吸收并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烟草之事。实际上中国应是烟草起源的原产地国之一。
另外,除在南美洲发现烟草以外,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有发现原生野烟的记载,在非洲、大洋洲都曾发现产于当地的原始烟草。所以,烟草的原产地或许是多元的。只不过哥伦布在南美发现的被称为“Tobacco”的烟草,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传播最广的一种烟草属种罢了。
烟草原产地东亚说
有学者认为,远在美洲发现烟草之前,亚洲等地就已有了烟草存在。很多历史学家曾支持烟草起源于亚洲的说法,他们认为远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中国人和蒙古人已有吸烟的习惯了。因为,在冰川时期之前,亚洲人曾横跨阿拉斯加陆地大桥架移民到北美洲。随后,这些中国人和蒙古人带着烟草种子来到了南美洲。另一些考古学家则认为,在美洲古墓中发掘出来的烟斗雕塑中的人像,与蒙古人种相似,故判断为蒙古人移民美洲之后演变而成的印第安人。近年来,我国烟草界的一批学者、专家们在研究烟草史和编撰地方烟草志时,对烟草在中国的使用仅有400多年历史的这种观点提出了许多质疑,经一些考证,提出了“烟草源于中国或蒙古”的东亚说观点。
烟草源于中国说
目前,人们广泛种植的烟草,只有红花烟草与黄花烟草两种。从目前已掌握的材料看来,这两个品种是由美洲辗转传入我国的。但我国也有野生的烟草,《滇南本草》所记的“野烟”就是一例。在四川绵竹等不少地方,至今仍有被叫做“野烟”的野草,其叶形状与烟草相似,植株很小,叶面颜色稍浅,但没有人将其作为烟草的代用品吸食。另外,在河南嵩山林荫中有一种野生的匣科草本植物,外形像烟草,当地人有采摘、吸用的习惯。这种植物在秦岭也有分布,所谓华山参就是指此种植物的根部,有毒,不可服食。另外在云南南部及西双版纳一带分布有一种多年生野生烟草,抗病虫性能很好。龙山、邵阳一带也有野烟存在。虽然当前的考证调查还不完全,但也可以相信,在亚洲热带和我国亚热带、温热带地区可能有烟草的原生植物分布。
另有文献记载,我国在公元5世纪前后就已有烟草的传说及物证。下边是一直以来关于烟草来源和种植的几种说法。
烟草源于“三国”说
我国民间传说认为,烟草源于“三国”时期。相传,诸葛亮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可以避瘴的名为“云香草”的植物,后由诸葛亮部下的邓州籍士兵,带回一些种子,从此始有烟草。此类说法,在我国安徽、云南、贵州、四川、陕西等省份均有。据1948年2月中华民国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出版的《烟草》一书记载,“陕、甘盛产水烟,水烟一名青条烟,汉丞相诸葛亮兴兵征蛮,下寨山谷,营中瘴气弥漫,士兵不安于生,武侯忧虑异常,询于土人,得九叶云香草,气味芬芳,可以避疫消瘴,乃采之分授士卒,燃后吸取其烟,瘴气霍然,是为水烟之嚆矢,兹后将此草移植甘肃皋兰一带,又发现水烟之功,可开胃健脾,化痰平咳,于是农人纷纷种植,商人纷纷贩运,水烟行业由是兴焉。”
诸葛孔明南征得到云香草治病的传说,现今仍在中国各产烟区传为美谈。在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至今都流传着《烟源歌》:
要说烟源三国起,征讨南蛮战火生。
孔明亲自把兵督,沅澧两岸扎重兵。
孟获战败无处躲,银坑洞内把身存。
只因孔明计策好,又打又拉攻不停。
团团转转都围往,还用百草辣子熏。
其中有种黄金叶,胜过其他几十分。
眼看熏得命难保,孟获无奈现原形。
其实金叶叫烟草,一直流传到如今。
又如流传于陕西洛川一带的喜歌是这样唱的:
刘备吃烟一辈子,娶了孙权他妹子;
关公抽了一口烟,斩了六将出五关;
张飞抽了一口烟,鞭追吕布紫金冠;
赵云抽了一口烟,长板坡前杀得欢;
孔明抽了一口烟,能掐会算是神仙;
赵云当年不抽烟,他为袁绍把马牵。
从这两首民谣来看,三国时期就有烟草这种植物了。在中国很多产烟区,尤其是晾晒烟集中的产区,几乎众口一词,说是诸葛亮发现了烟草,并用于避瘴消疫。
甘肃兰州著名的水烟便是当地黄花烟制作的,烟农称黄花烟韭叶云香草。我国著名的晾烟晒烟产区山东兖州、河南邓县等地烟农认为,他们现在种植的烟草,就是三国时诸葛亮避瘴气的云香草,经过栽培驯化之后,从野生烟演变为今天的晾晒烟。
烟草源于汉代说
浙江松阳《烟草志》载,早在汉朝时,已设吏专管征税。据方志学者引述,近年发现壁画《昭君出塞》图之匈奴迎娶王昭君的使臣中,有一随员背着一个烟袋及装烟草的袋囊。昭君是西汉末年人,公元前33年奉命出塞,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这说明,距今2 000年前的匈奴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已有烟草和吸烟习惯。
烟草源于南北朝说
清人陈琮所著《烟草谱》,是一部专门辑录有关烟草历史、吸食、栽培等方面内容的著作,他在这本书中曾提到,“南北朝时,已有烟草”。这个时期与中南美洲5世纪就有烟叶,时间上基本差不多。
烟草源于唐代说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流放地写下了反映湘西少数民族吸烟的《竹枝词》:
马鞭烟袋细细通,
两人相恋莫漏风;
燕子衔泥口要紧,
蚕儿挽丝在肚中。
这一首诗,以拟人化写法,把吸烟的整个过程描绘得形象逼真。
《甘肃工人报》曾刊过《“唐台烟”来历》:“甘肃罗川一带曾经是唐王朝避暑胜地,公元756—762年间,唐肃宗有一天做了一梦,梦见自驾祥云追逐一群仙女到了一座山里,仙女们忽然化作一股七彩岚气消失了。皇帝急出了一头汗,怎么找也找不见仙女的踪影。只好记下了这座山的地貌特征。次日派人四处查寻,一路找到了罗川。于是下令在罗川造了行宫。后来,唐肃宗在前往罗川泰山庙为老婆娘娘求子时,路上一股香气迎面扑来,沁人他的心脾,便吩咐宫人寻香探访。原来是一位老人正吸着一袋旱烟走过来,烟香袅袅飘散。于是,肃宗接过旱烟袋锅吸了一口,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烟味香极了。当即下圣旨,封罗川旱烟为贡品。肃宗吸完一袋烟后,顺手将烟灰弹在地埂上,后人便把那里叫“唐台”,把此地出的烟叶叫“唐台烟”。
从上述的记载,可看出唐时即有吸烟的习俗了。 在唐代乃至以前,人们用“款冬花”、“洋金花”等烟剂治疗哮喘的记载颇多。唐《外台秘要》之治哮喘方中记载:“每日取款冬花和鸡子少许,少蜜拌花,使润。纳一铁铛中,又用一瓦碗,钻一孔,也内安一小竹筒。在碗铛相合处,皆面泥之,勿令漏气,铛下著炭一小时,款冬烟自从筒出,则口含筒吸取烟咽之……吸烟使尽之。”
这段文字,是记述烟草用于药物的较早记载,既可说明烟草的药用价值,也可作为唐代已有烟草的佐证。
烟草源于蒙古说
美国学者沃尔费在《香料烟》一书中说,人类学家的考察结果表明,烟草最早起源于东南亚的蒙古,因为美洲的印第安人是来自亚洲的蒙古种人,所以世界上最早吸烟的应当是东亚大陆的中国人和蒙古人,他们可能在距今15 000—20000年的冰川时期前,带着烟籽和用烟习惯从西伯利亚横越白令海峡大陆桥到了阿拉斯加,随后散居美洲各地。后来烟草又绕道欧洲传回中国。
《药物大辞典》里称,烟草的西名为“塔麻果”。《邓县烟草志》载,“谈巴蒎,淡肉果,担不归等”称谓,都是外来名称Tobago的译音,与欧洲称烟草为“桃白扣”都是一个来源,即所谓的Tobago(搭巴果)岛——委内瑞拉东部海岸不远处有个小岛叫“多巴哥”,原单词就是Tobago,这就是烟草称为“多巴哥”的依据。而资料记载,印第安人从事农牧业,农作物是大豆、玉米、马铃薯、番茄、向日葵、金鸡纳等等,唯独没有烟草。这也说明烟草原产地并非美洲。从烟草属性看,黄花烟草习于温冷高纬度海拔地区,所以寒冷的蒙古高原适应其生长。
另据《烟草科技》载,广西出土的烟斗上,刻有“嘉靖二十八年四月二十四日造”字样。这说明,早在明万历年以前,人们已经有了吸烟的习俗。
关于烟草是舶来品的说法,有很多疑点。据悉,烟草传人中国是在明万历年间,而内地各产烟区开始大规模种烟几乎都在这期间前后。试想,在闭关自守的当时,烟草要从海岸传到内地,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不可能一传来内地就广泛栽种,并且在明末,海外事物不会那么容易传播推广,更何况是把热带植物移种到寒温地区!
可以认为,烟草原产于东亚,大循环后又传回中国,这样就好解释一些问题了。从烟草本身习性来看,红花烟草习热不惯冷,没有足够的温度,种子不易成熟。黄花烟草则不然,热带能生长,寒带亦能生长。因此,从拉美传来的是红花烟草,中国固有的是黄花烟草。在学科上,红花烟草名为Tobacco或Tobacura,是由Fobago的欧音变异,而黄花烟草名为Rvstica,二者并非来源一个地方。还有一种说法是变异论说法,即烟草出自蒙古,被匈奴带至美洲,再由北向南的传播中逐渐变化,于是经过了热带、温带和寒带的诸多变异,变为能在温带、寒带生长的成熟种子。
烟草原产地美洲说
习惯说法是,烟草原产于中北美洲,吸烟也是从北美洲开始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普同烟草原产美洲、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岛。”这在当代是最权威的说法。从古文献中考证,北美人吸烟,几乎都与神秘的宗教有关,也就是说,北美印第安人使用烟草是与宗教密不可分的。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中记载:“(北印第安人)部落召开行政会议时,主持人有时会站起来,纳烟草于和平烟管之中,将烟管放在薪火上点燃,于是连续喷烟三次,第一次喷上天顶,是表示对天神的感恩,感谢天神在过去一年中保护了他们的生命;第二次喷向地下,是表示对地母神的感恩,感谢她带来的种种物产维持了他们的生活;第三次喷向太阳,是表示对太阳神的感恩,感谢太阳光明不灭,普照万物。”他们是最初将烟草引入宗教的始作俑者,把烟草作为一种圣灵之物,成为战争与和平的象征。譬如,两个部落之间剑拔弩张、相互对峙之际,如果一方要想求和,便可将烟管或烟草送予对方。对方若接受,就表示愿意和平;如若不受,则意味着接下来将血流成河。因此,北印第安人又称烟管为“和平烟管”,聚在一起吸烟又预示着和平和友谊。据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纳切尔斯人的太阳首领,今天仍然坚持着当初的仪式。
北美印第安人认为,烟的麻醉状态是超自然失神状态,这种状态中的梦幻无疑是圣灵的启示。所以,烟草成了联系人和神灵之间不可替代的物品,也是对天体崇拜的神圣祭品,它的起源,也就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宗教面纱,在原始民族的宗教仪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印第安人还将烟草应用于庆典礼仪。他们在举行成人仪式时,把寓于灵气的烟雾吹到青年人身上,用以祈祷对他们将来的祝福。在举行部落宴会和收获庆典时,烟草也是不可或缺之物,因为吸了烟能使人兴奋,能够增加宴会和庆典的热闹气氛。在巴西的一些部落,巫师们在疯狂的秘密集会时,用吸烟来使自己进入失神状态,以期能见到精灵,故烟草在这里被称“圣草”。
烟草原产地北美说,其最有权威性的证据是:考古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遗留的烟草和烟斗中吸剩的烟丝,其年代大约在公元650年。
另外,墨西哥南部贾帕思州倍克伦的一座神殿里,有一幅半浮雕画,画上是一个吸着长烟管烟袋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祀典礼时用烟管吹烟和吸烟;在他的头部还用烟叶裹着。从这幅浮雕画也可看出,印第安人以烟草作为“神器”来进行宗教仪式。沃尔佛在《香料烟》一书中记载:“在公元432年,在墨西哥的迦拉帕斯(Chlapas)州存有玛雅(Mayan)牧师扮演用管状物吸烟的图,装饰在礼堂内的十字架上,表示着这个管状物的烟气,可以吹到地球上的任何角落。”
有报道说,早在公元前,北美就有了土著人崇拜太阳和祭祀吸烟的壁刻画像。一些考古分析认为,早在3 500多年前,生活在北美一带的土著就有了吸烟的习俗。据悉,早在4 000年以前,人类处于原始社会时期时,烟草就进入了拉丁美洲人的生活中,当时的玛雅人就开始了种植烟草和吸食烟草。他们初时是通过咀嚼烟叶而演变过来的。
关于烟草原产地是北美的说法,很多考古学家、学者经过潜心考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根据原始烟斗的形状考证得来。考古证据表明,公元前2500年,烟草就已经在美洲北部出现了。从南部的沼泽和沙漠,跨越森林和平原,一直到有树木生长的北部,除了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苔源冻土带以外,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使用烟草的痕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