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二期)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二期)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世界政治 ,

作者: 阎学通主编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2-1字数:版次: 16开页数: 133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23282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12期期刊,主要收录了:《冷战后印度的安全观及对华政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冷战后官方发展援助的决定因素》、《与中国古代战略文化》、《国际关系的前景理论》等国际政治科学论文。

目录

作者简介

编者的话

冷战后印度的安全观及对华政策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

冷战后官方发展援助的决定因素

《盐铁论》与中国古代战略文化

学术评论

国际关系的前景理论

《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匿名评审人名单

《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全年总目录

注释体例

书摘插图

冷战后印度的安全观及对华政策

一、对冷战后印度安全观念的几种看法

对冷战后印度安全观念变化的研究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冷战后印度安全观念无实质性变化,仍然延续了冷战时期的思维方式;第二种认为冷战后印度出现了有别于冷战时期的新安全观念;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后印度安全观有变化,但只是部分调整。这三种看法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冷战后印度安全观念的一些特点,但也都存在着缺陷。

(一)安全观无变化说

一些中国学者认为,冷战后印度安全观念仍停留在军事实力决定一切的认识基础上,虽有一些调整,但只是策略性的调整。印度固守传统安全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冷战时期对抗性的零和视角,认为威胁主要源于与对手的实力差距,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差距。例如,冷战结束以来,印度认为中国对印度的总体实力优势已在军事和经济领域对印度构成双重威胁。印度不仅对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表现出严重担心,同时将中国与巴基斯坦、缅甸等印度周边国家的合作继续理解为是对印度的孤立和包围;认为中国的经济威胁一方面在于中国的经济实力会转化成威胁印度的军事实力,另一方面中国商品在国内外市场对印度商品构成挤压和竞争。

第二,印度对国家安全的定义仍局限于传统安全方面,即军事安全和领土安全。冷战后印度的安全战略仍处处显现了地缘政治的逻辑思维,陆上安全和海洋安全为其两大安全重点。陆上主要是遏制和防范与印度有领土之争的巴基斯坦和中国,海上旨在确立并维护对印度洋的控制权。

蓝建学:《后冷战时期的中印关系:正常化与战略和谐》,《南亚研究》2005年第2期。

卫灵:《论印度安全战略及吊印安全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

国际政治科学(总第十二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