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医学,医学类考试,执业药师,

作者: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

出 版 社: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789000版次: 1页数: 431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67386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007年版《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大纲》已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审定予以公布。为了适应新版大纲变化的需要,适应国家执业药师考试的需要,满足广大应试人员的需求,我们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编写了与新版大纲相配套的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本套应试指南包括了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所有科目,分药学和中药学两类,共7册,每一类有4册。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药学专业知识(一)(包括药理学部分和药物分析部分)、药学专业知识(二) (包括药剂学部分和药物化学部分);中药学类包括: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学类、中药学类共用)、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含中药学部分和中药药剂学部分)、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含中药鉴定学部分和中药化学部分)。

本套书的内容紧扣2007年版考试大纲,力求反映考试大纲所有考试要点,有较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既是应试人员复习备考和各单位开展考前培训的必备用书,也可供高等医药院校师生和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总论

第一章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第三章中药的应用

各论

第一章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三章泻下药

第四章袪风湿药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第七章温里药

第八章理气药

第九章消食药

第十章驱虫药

第十一章止血药

第十二章活血袪瘀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安神药

第十五章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开窍药

第十七章补虚药

第十八章收涩药

第十九章涌吐药

第二十章杀虫燥湿止痒药

第二十一章拔毒消肿敛疮药

药名索引

书摘插图

总论

第二章中药的性能

所谓中药性能,即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又称药性。研究中药性能的理论就叫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有毒无毒等。

中医认为,药物防治疾病的基本原理,不外是扶正祛邪、消除病因、恢复脏腑功能的协调、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使之在最大限度上恢复到正常状态。药物之所以能够针对病情,发挥上述基本作用,是因其各具独特的性能,前人也称之为偏性。意思是说,以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等。

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治疗效用和不良反应。中药的治疗效用,又称中药的作用、功效或功能;中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和毒性反应等。总括之,此即中药对人体作用的两面性。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中药的治疗作用,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既是高效安全用药的重要保证,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是以药物(药材)为观察对象。而中药的性能是依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前人常将二者相联系,并用性状解释作用原理;但二者的含义和认识方法迥异,不能混淆。

第一节四 气

一、含义

四气,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四气之外,还有平性,是指药物寒热偏性不明显者。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实际上仍有偏温偏凉之别,仍未超出四气的范围。

二、确定依据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而来,与所疗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反。也就是说,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对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热证,有清热泻火、利咽、解毒作用,即表明其具寒凉之性;反之,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对脘腹冷痛、四肢厥逆等寒证,有温中散寒、回阳救逆作用,即表明其具温热之性。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