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近代卷)

分类: 图书,历史,世界史,全球史,
作者: 齐世荣主编,刘新成,刘北成分册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407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2290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系齐世荣总主编的四卷本《世界史》中的第2卷。本卷系统阐述了1500年前后至1900年前后的世界历史。编者吸取国际国内史学研究成果,努力在框架设计和叙述方式上有所创新,着重考察近代世界横向联系的加强及其对各地区各文明各民族的影响,探究现代化在世界各地的不同进程及其复杂影响。本书主要供高校历史专业本科教学使用,亦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研究世界通史的最新读本。与本卷配套的是已出版的《世界史古代卷》(第1卷)、《世界史现代卷》(第3卷) 、《世界史当代卷》(第4卷)。
目录
第一章1500年的世界(上)
第一节两个相对孤立的早期文明
一、大洋洲及其他太平洋岛屿
二、美洲
第二节相对隔绝的撒哈拉以南非洲
一、民族流动与农业传播
二、伊斯兰教国家
三、社会与文化
第三节强势帝国
一、伊斯兰世界
二、中国明朝的对外交流
第四节跨文化交流
第二章1500年的世界(下)
第一节西欧的早期民族国家
一、早期民族国家的基本特征
二、主要民族国家的建立
第二节意大利文艺复兴
一、意大利城市生活
二、“文艺复兴”
三、人文主义
四、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
第三节向海洋进发
一、欧洲人的海上探险
二、全球联系的建立
第三章欧洲的转型
第一节宗教改革与宗教战争
一、宗教改革与新教
二、天主教改革
三、排巫运动与宗教战争
第二节君主国的巩固
一、重建大帝国的企图
二、新君主制
三、欧洲国家体系
第三节经济、社会与生活
一、人口的增长
二、早期资本主义和原始工业化
三、社会:变迁与延续
四、教育与科学
第四节资产阶级革命:荷兰和英国
一、革命发生的背景
二、尼德兰革命
三、英国的革命
第四章受到冲击的美洲、大洋洲和非洲
第一节欧洲人对美洲的征服与殖民
一、“美洲的伊比利亚帝国”
二、欧洲人在北美的殖民活动
三、美洲的殖民地社会
第二节欧洲人到达大洋洲
一、“未知的南方大陆”
二、太平洋诸岛屿
第三节非洲的政治与社会
一、欧洲人对西非的影响
二、葡萄牙人对东非的控制
三、中非:刚果和安哥拉
四、荷兰人在南非
……
第五章 东方帝国的延续
第六章 地跨欧亚的俄罗斯
第七章 启蒙时代
第八章 大西洋革命
第九章 工业革命
第十章 欧洲:民主与民族的胜利
第十一章 北美和拉美:独立后的不同发展道路
第十二章 亚洲:危机与改革
第十三章 帝国主义扩张
结语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1500年的世界(上)
一、大洋洲及其他太平洋岛屿
大洋洲 这里所说的大洋洲,包括澳大利亚以及南太平洋诸多岛屿。在世界各大陆当中,大洋洲因其孤悬一隅而几乎与世隔绝。大约在上万年前,从其他大陆移居大洋洲的澳洲黑人建立了一种几乎完全封闭的文明。在这里之所以两次使用“几乎”.一词,是因为他们同外部世界还有一些非常偶尔的接触。这种接触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西北方向,l5世纪亚洲贸易圈已经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都包括进去,虽然没有继续向东南深入太平洋,但与澳大利亚北部沿岸、马里亚纳群岛和关岛地区有些零星接触;另一个是向东的方向,通过散落在太平洋中部和西部的众多岛屿以及岛上频繁出海的渔民的中介,大洋洲居民对美洲文明有一些模糊的认识,也有一些从美洲大陆引进的物种。
直至l5世纪,大洋洲仍然没有农业。事实上,位于其北部不远处的新几内亚早在公元前就已进入农业时代,而与其距离更近的托雷斯海峡附近岛民在稍晚时候也开始种植庄稼,但这两个地区的农业都没有传入大洋洲。相对封闭是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一个原因,自然地理条件不利是另一个原因:澳大利亚西部高原和东部沿海连绵的山地尽管都不高峻,但是遮挡了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地势低平的内陆全是高温干旱的沙漠,河川稀少,水资源缺乏,土地贫瘠。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大洋洲的生态环境使其居民难以产生从事农业生产的需要。直至18世纪,大洋洲土著人口只有30万人,在地域辽阔的澳大利亚,他们每人平均占有257平方公里土地。如此广袤的土地上生长着丰富的可食用动植物资源,除了野生植物、取之不尽的海产和禽类之外,光袋鼠就常年维持在1亿只左右。由于当地没有食肉类猛兽,所以人类是唯一猎食袋鼠的“物种”,以每只袋鼠平均5公斤计,1亿只袋鼠即可提供总重量50万吨、平均每个土著居民1.6吨的肉食,仅此一项即足以维持其生存。所以,据说15世纪的澳大利亚人并非没有农业知识,他们也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木器和骨器之类的简单工具,但他们就是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