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论丛2008年号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清史论丛2008年号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历史,中国史,明清史,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清史研究室编

出 版 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37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43522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清史论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主办,它是一本面向海内外的清史研究学术论文集刊,同时也是国内清史学科研究的权威论丛。该集刊发表的文章,在已经发表的清史论著中被大量引用参考,可见其学术影响力。本论丛自创办以来,一直被海内外清史研究者、高校及相关研究单位广泛收藏。美国哈佛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台湾中研院等许多著名科研机构的图书馆,均将该集刊作为清史研究必备图书。

目录

魏象枢独对与玄烨的反思——康熙朝满汉关系释例

塔山守将之谜及其他——朝鲜士大夫关于明清争战的历史记忆

试论乾嘉以来清政府对“披楞”问题的认知

清初南书房述论

试论清代考官子弟回避考试之法

清代京旗回屯双城堡始末

明清时期监察机制的演变

天地会的入会仪式和戏剧

晚清江苏厘金的善后支出研究 ——以1868~1894年为背景

试论裴维佞及其反对割让台湾的奏折

康熙朝天主教政策对江南地区传教的影响

德天赐案初探

清入关前政权儒学化略论

乾隆初叶清廷诏开三礼馆缘由析论

李绂学术思想渊源探析

刘宝楠《论语正义》探微

《方言笺疏》对词义问题的探讨

潘廷璋生卒年考及其在华的艺术活动

李安德和他的日记

书摘插图

魏象枢独对与玄烨的反思——康熙朝满汉关系释例

姚念慈

清圣祖玄烨在位61年,对其影响最为深刻的政治事件,莫过于三藩之乱。凡治清史者,于此恐无异辞。从来史家论及玄烨反思三藩之乱,多着眼于其缓和民族矛盾、留心国计民生等积极方面,甚至于后来的“康乾盛世”,亦发轫于玄烨此一思想转折。本文拟用最习见的史料,通过一个具体事件的考辨,证明三藩之乱亦为玄烨带来极为消极的思想。玄烨心理上所形成的巨大阴影,终其一生都不曾消除,并严重阻碍着朝局中满汉关系的正常发展。

上篇魏象枢奏杀索额图考辨

一、玄烨有关魏象枢的上谕及其流传

《碑传集》卷l2,韩菼《文靖王公熙行状》:

公能持大体,有远虑。茭为学士,撰《平定三逆方略》失上指。一日,上谕阁臣日:“当三桂初反时,汉官有言‘不必发兵,七旬有苗格’者。又其时,汉官尽移其妻子回家,何也?”即顾菼日:“汝为朕载之!”菼退而皇恐,语公日:“当奈何?”公奋日:“待缚我之东市,君乃栽耳!”公大言于阁中日:“有苗格,乃会议时魏蔚州语,告者截去首尾,遂失其本意。然若如其言,岂不是误国!汉官移家故有之,亦多有否者,日久何从分别,岂不是背主!汉官负此两大罪之名,复何颜立于朝乎?”因语大学士明公:“幸好为我执奏也。”翌日入见,明公为上言,略引其端,公即继之,恳恳如阁中语。上微笑日:“朕固知此两事载不得也。”事遂寝。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