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分类: 图书,法律,高等法律教材教辅,刑法,
作者: 苗延波 编著
出 版 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 437000版次: 1页数: 357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9837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1世纪高等院校网络教育示范教材》主要是为通过网络教育攻读本、专科学历的在职成人编写的,同时可供高职高专及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在教学中使用,也可供普通高样的师生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上编刑法总论和下编刑法各论两部分。在刑法总论部分结合案例分析,对刑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犯罪构成与犯罪形态理论和刑罚的基本原理及其具体应用问题作了系统而有重点的阐释;在刑法各论部分,着重对刑事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重点、疑难犯罪的罪刑规范及其理论、常见的实践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
本书既适合现代远程成人本科教育特点,亦可作为高职高专及各类成人高等教育相关专业的选修教材。
目录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学概说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四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构成的要件
第六章犯罪形态
第七章正当行为
第八章刑罚及其体系和种类
第九章刑罚的具体运用制度
下编刑法各论
第十章刑法各论概述
第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十三章破坏祔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十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十八章贪污贿赂罪
第十九章渎职罪
第二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上编刑法总论
第四章犯罪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一、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这是我国刑法从法律形式和阶级实质相统一的角度,对犯罪的概念所作的概括和揭示。其中刑法理论中的“但书”,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为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提供了总的标准。
概括说来,犯罪是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应受惩罚的行为。
二、犯罪的基本特征
从上述我国刑法对犯罪概念的表述形式来看,犯罪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
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基本的特征。
所谓社会危害性,即指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或可能造成这样所谓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就是指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危害性,犯罪的本质就在于它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社会。如果某种行为根本不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法律就没有必要把它规定为犯罪,也不会对它进行惩罚。某种行为虽然具有社会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也不认为是犯罪。例如,小偷小摸,数额不大,不能当作盗窃罪;与邻居争吵,动手打了对方,伤势轻微,如把对方鼻子打青了,或者把牙齿打出血了,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应当批评,甚至给予必要的处分,但不能当作故意伤害罪。由此司见,没有社会危害性,就没有犯罪;社会危害性没有达到相当的程度,也不构成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