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职工参与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法 ,公司法,

作者: 周超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1字数:版次: 1页数: 302印刷时间: 2006/08/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5895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不仅对职工参与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包括其思想流脉、理论依据、具体的经济与社会政治背景等进行了认真的考察;还对职工参与权、职工参与的基本类型等基本理论问题作出了独到的解释与说明。作者清晰地界定了职工参与的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就职工的法律地位及其与企业的关系、现代企业劳动关系中“利益一致性”与“利益对立性”的关系、职工管理参与和企业经营权的关系、职工利益参与的意义和特征等问题,分别发表了自已基于独立思考的见解。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选题的缘由

二 研究职工参与及职工参与制度问题的意义

三 研究的范围与方法

四 我国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

五 术语及注释的说明

第一章 职工参与和职工参与制度概说

第一节 职工参与的概念与参与的基本方式

一 职工参与的基本概念

二 职工参与权:职工参与的依据

三 我国学术界目前对职工参与的认识

四 职工参与的分类:参与的基本方式

五 现代企业中职工参与的特征

第二节 职工参与制度的法律结构

一 职工的法律地位: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二 职工在公司法律关系中:管理及所有的潜在参与者

第三节 职工管理参与和经营权

一 经营权的权利依据

二 企业中劳资关系的力量对比与经营权

三 职工参与和经营权之关系的争论

四 职工参与是否侵害经营权之争议的背景

第四节 职工利益参与的意义与特征

一 什么是职工利益参与?

二 职工利益参与的特征

三 职工利益参与的作用

第五节 职工参与制度的社会政治背景

一 资本主义体制的改革

二 职工参与制度的社会政治背景

三 社会化趋势与政策性选择

第二章 职工参与制度的主要理论基础

第一节 劳资平等理论

一 产业民主理论

二 经营共同体理论

第二节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

第三节 职工自治理论与自主管理理论

一 职工自治的含义

二 前苏联的职工自治理论

三 前南斯拉夫的职工自治理论

四 法国的劳动者自主管理思想

第四节 管理科学与人际关系理论

一科学管理学理论

二 “霍桑实验”与“自我实现”

三 自我实现与职工参与

四 行为科学与美国的职工参与

第三章 国外的职工管理参与制度

第一节 劳资协议机关与职工管理参与

第二节 欧洲主要国家的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一 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含义

二 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发展简史

三 国有企业中的职工董事、监事

四 欧洲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发达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德国的共同决定体制与独具特色的职工监事制度

一 德国共同决定体制的缘起与形成

二 新《共同决定法》的适用范围与职工监事的选举程序

三 新《共同决定‘法》的国际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职工董事、监事的两难处境及其对策

一 职工董事、监事的两难处境

二 各国对职工代表之两难困境的解决方法

第四章 国外的职工利益参与制度

第一节 法国的职工利益参与制度

一 职工利益参与制度的思想渊源

二 职工利益参与制度立法简介

三 《义务性利益参与法》

第二节 美国的职工持股制度

一 职工持股制度的起源与出发点

二 职工持股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实施状况

三 美国有关职工持股制度的主要立法

第三节 欧洲主要国家及日本的职工利益参与

一 德国的职工财产形成制度

二 英国的职工参股制

三 欧共体“促进职工利益参与报告”

四 日本的职工持股制度

第五章 我国职工参与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 我国的职工管理参与

一 我国职工参与制度发展简史

二 我国现行企业法所规定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三 我国现行《工会法》与职工管理参与

四 形成之中的我国职工董事、监事制度

五 其他形式的职工管理参与

第二节 我国的职工利益参与:以职工持股制度为核心

一 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二 对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基本认识

三 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价值取向

四 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定位

五 职工股的转让限制与股份转让自由

第六章 我国职工参与制度面临的问题与立法完善

第一节 我国职工参与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

一 职工管理参与面临的问题

二 职工利益参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节 完善我国职工参与制度的主要思路

一 在一致性前提下重新定位职工代表大会

二 在承认对立性关系的前提下确定工会的法律地位

三 尽快理顺新、老三会的关系

四 提高涉及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立法技术

五 完善我国职工持股制度的主要思路

第三节 进一步发展我国职工参与制度的立法建议

一 关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立法建议

二 关于工会组织的立法建议

三 有夭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立法建议

四 对职工持股制度的立法建议

结语

一 如何对应职工与企业关系的两个基本侧面

二 在实践中提高立法质量

三 劳动者的参与能力与参与意识

四 本文的不足与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