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的骨架和叙事过程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资本论》的骨架和叙事过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领袖著作 ,

作者: 蒋海益 著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 2007-8-1字数: 280000版次: 1页数: 277印刷时间: 2007/08/01开本: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262634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将运用上述骨架整体解读《资本论》,力求重现马克思学说的复杂性。

全书分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介绍《资本论》的骨架,共分五章。第一章先把骨架的构件——价值概念及其五种表现形态列举出来。第二章介绍马克思的方法,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方法很独特,具有概念演化分析的特征。第三章根据马克思的独特方法,全面陈述骨架中的价值表现形态的演化过程。

第四章再把黏结骨架的一些中介环节梳理出来。第五章运用整体骨架鸟瞰《资本论》全貌。

下篇主要根据马克思的另一条理路来说明《资本论》的叙事过程。按照章节叙事是马克思的一条理路,可以看作纵向叙事。马克思还有一条横向叙事的理路,他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七篇用五个章节把《资本论》的叙事过程分为五个层面。辨识这些叙事层面,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从整体上解读《资本论》。第六章先总揽这些叙事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第七章至第十一章分别解析这五个叙事层面:第一层面的内容主要说明生产过程的本质;第二层面的内容主要说明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演化过程;第三层面的内容主要说明各种生产要素收入决定的商品价值;第四层面的内容主要说明生产要素职能分立整合过程中的社会收入分配;第五层面的内容主要说明生产要素职能的人格化群体形成的社会阶级结构。第十二章进一步总揽这些叙事层面之间的逻辑关系。

作者简介

蒋海益,1951年6月出生,江苏常州(武进)人,现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省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教授。主要科研方向为政治经济学及《资本论》研究,主要著作有《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并非“价值一元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等。

目录

序言

前言

上篇 《资本论》的骨架

第一章 骨架的构件:价值概念及其表现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的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从最简单上升到复杂

第三章 骨架的搭建:价值表现形态的演化过程

第四章 骨架的黏结:价值表现形态演化过程的中介环节

第五章 《资本论》鸟瞰

下篇 《资本论》的叙事过程

第六章 叙事过程总揽(上)

第七章 叙事层面之一:生产过程的本质

第八章 叙事层面之二:各种生产要素收入的演化过程

第九章 叙事层面之三:各种生产要素收入决定的商品价值

第十章 叙事层面之四:生产要素职能的分立整合与社会收入分配

第十一章 叙事层面之五:生产要素职能的人格化与社会阶级结构

第十二章 叙事过程总揽(下)

主要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