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民法,婚姻家庭法,

作者: 张佩国 著

出 版 社: 学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04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0370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区域社会与文化类型丛书之一。该书以田野调查和区域社会研究为基本视角,试图解释20世纪中国财产关系与乡村法秩序历史变迁的实践逻辑。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内容包括:山东“老区”土地改革与农民日常生活,反抗与惩罚——20世纪50年代嘉定县乡村的犯罪与财产法秩序,私产的发育和共有的习惯,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相关研究评述,乡村法秩序的再生产——山东郜县的房产和宅基地纠纷,公产与私产之间——“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乡村房产纠纷中的成员权及其实践逻辑。

作者简介

张佩国 1966年生,山东成武人。1988年6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政治系,1993年6月在复旦大学获政治学硕士学位,1998年9月在南京大学获中国近现代史博士学位,1998年12月在青岛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8月进入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7月出站后至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任教,同年9月被破格聘为教授,2003年9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地权分配农家经济村落社区》、《近代江南乡村地权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等专著四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目录

自序

一、山东“老区”土地改革与农民日常生活

(一)乡村革命研究中的叙事困境

(二)阶级教育和划分阶级成分

(三)召开斗争大会

(四)分土地、挖“浮财”

二、反抗与惩罚——20世纪50年代嘉定县乡村的犯罪与财产法秩序

(一)问题与方法:走向历史实践的文化解释

(二)“破坏互助合作与统购统销”:犯罪抑或反抗

(三)惩罚“地富反坏”:政治区隔与日常生活

(四)讨论

三、私产的发育和共有的习惯

(一)从地方性制度解释“家产”的意义

(二)老屋和新居

(三)分家和养老

(四)“夜夫妻”和“坐家囡”

(五)讨论

四、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相关研究评述

五、乡村法秩序的再生产——山东郜县的房产和宅基地纠纷

(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二)“责任田是集体的,宅基地是自己的”

(三)“家族共财”:活着的传统

(四)家户私产遭遇村队权力

(五)“规划村庄”:政策抑或法律

(六)讨论

六、公产与私产之间——“公社”解体之际的村队成员权及其制度逻辑

(一)问题与方法

(二)道德话语、诉讼策略和法律实践

(三)讨论

七、乡村房产纠纷中的成员权及其实践逻辑

(一)问题

(二)民间契约、继承权与村落成员权

(三)村落成员权和家族共财制

(四)讨论

附录 多维视野中的“一孔之见”——答朱宗震先生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