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看天下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法眼看天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法律,法的理论,法律随笔,

作者: 王松苗 主编

出 版 社: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1字数: 430000版次: 1页数: 494印刷时间: 2003/12/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64637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回到本书的主题上,作者是怎么用法眼看天下的。我觉得有两大特色:如前所述,用讲故事的方法深入浅出阐述法理。此其一。我们可以从郝铁川《从习惯用语看国人私权观念的匮乏》中寻找答案。郝文认为,一个民族的习惯用语最能反映该民族的价值追求。接着他讲了某本史书中的一段记载:慈禧太后接见一个外国代表团,见到一位漂亮的女性,便问人家:“芳龄几何?”人家碍于情面,被逼无奈地回答:“年方十八。”慈禧太后一听,情致更高了,马上接着问道:“可曾婚配?”这个封建老太婆哪里知道年龄、婚姻、收入等都属于人家的隐私权,岂容随意问津!时至今日,我们到一个地方开会,或应聘一个工作,经常要填数不尽的表格,要把属于自己隐私的婚姻、经历等内容全部招供出去。还有一次,居委会的一位干部拿来一张表格,要我填写是用什么工具、什么方法避孕的,我看了之后立刻产生了一种在光天化日之下被剥光了衣服的耻辱感!难道我最后一块神秘、朦胧的小岛也要被人占领吗?中国人日常习惯用语中侵犯公民私权的事例远不止以上数端。郝教授由此感叹道,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需要一个漫长的岁月。列宁说,千百年来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要建设一个高度发达的法治文明国家,就必须让以尊重、保障公民权利为核心的现代法治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的文章把观点藏于故事中,娓娓道来,令人百读不厌。

二是言简意赅,推陈出新。法学教授杨立新在表述《法律:规则还是秩序》观点时是这样叙述、层层推进的:两位法学家在澳门的街上漫步,一位是民法学专家,一位是行政法学家。他们看到,出租汽车排在新世纪饭店外边的街道上等待客人,队伍整齐,井然有序,一辆出租车拉上客人走掉,另一辆出租车就缓缓地跟上来,在后边的其他出租车也缓缓地跟上来。整齐的队伍保持严整的队形,一丝不乱,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目录

上篇学者随笔

郝铁川

克林顿绯闻案与个人崇拜

屁股、肚子与脑袋

温饱与减肥

公有私用与私有公用

不对称的权利和义务

两种文化辨

思维的檀变:军事一工程一法律

片面而深刻的性恶论

误尽法治的性善论

神秘勉力、传统习惯及依法治国

三类人及法治

传统文化何以漠视权利

法律与政治

法治成本与人治成本

法治的关键:管住“一把手”

汉语与现代法治

经学思维与法学思维

家文化与法文化

法官代表谁

宗教意识与现代法治

也说“中国特色”

说假话的根子

传统权力观的误区

酒文化与人格

中国民主法治的道路

人大要管好“钱袋子”

“红岩精神”与人格解放

从人治、综治到法治

中国的人口素质与法治

道德的法律化

老龄化与法治

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

程序虚无主义的文化透视

民法理论:现代法治的基石

人权的核心是人格权

可特续发展与法治第三次革命

吏治与法治

可持续发展对人的生育权的限制

传媒与隐私权的保护

现代法治“尚异”

我们需要一场新生活运动

现代法治--注重个体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模件化与意思自治

从习惯用语看国人私权观念的匮乏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误区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误区

“仟悔热”与泛道德主义

法治的源头是德治

工作方式的变革

苏东法制沉思录(一)

苏东法制沉思录(二)

苏东法制沉思录(三)

苏东法制沉思录(四)

德治与法治双管齐下

下篇记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