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刻石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峄山刻石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艺术,书法 篆刻,碑帖,

作者: 古吴轩出版社编

出 版 社: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版次: 1页数: 37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34170包装: 平装

峄山刻石
内容简介

《峄山刻石》,亦称《峄山石刻》 《峄山碑》《峄山铭》,古峄山也作绎山、东山,故也有文献称为《绎山刻石》 《绎山石刻》 《绎山碑》 《绎山铭》者。原碑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立,传为秦相李斯所书。

峄山,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与泰山南北对峙,被誉为“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为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 《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中的“东山”即指此山。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遂有此碑。

原秦峄山篆碑,正面、左侧面镌刻颂扬秦始皇功绩文字,背面刻秦二世诏书,立于峄山书门。唐《封演闻见记》云:此碑后被曹操登峄山时推倒。但因李斯小篆盛名遐迩,碑虽倒,慕名前来摹拓的文人墨客、达官显贵仍络绎不绝。当地官民因常疲于送往迎来,便聚薪碑下,将其焚毁,从此残损不堪,不可摹拓。到了唐代,有人叹惜秦碑被毁,又将流传于世的拓片摹刻于枣木板上。因此,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