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豆绘本系列第四辑(全7册)

分类: 图书,少儿,图画书,平装图画书,
作者: (法)勒革航 等著,(比)德尔沃 等绘,金波 等译
出 版 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1字数:版次: 1页数: 共七册印刷时间: 2009-6-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铜版纸I S B N : 20600468包装: 平装



《小羊睡不着》
小孩儿睡不着的时候可以数羊,而小羊睡不着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对着月亮咩咩叫、睡食槽、跳栅栏……小羊莎莎折腾了很久还是睡不着,只好央求妈妈讲一个“柔柔的、甜甜的”故事……
每个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孩子睡不着是多么地烦人,可这个暖暖的故事却让人怎么也生气不起来,只能在心里甜蜜而无奈地叹一口气:唉,谁叫我们是妈妈呢?
《雪孩子》
这是一个非常适合在冬夜温暖的屋子里与孩子共读的故事。飘雪的夜晚好像充满了魔法,雪孩子真的动了起来,把迷路的小兔送回了家。其实这是孩子们很容易产生的心理想象,这些想象能帮助孩子化解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相信书中美丽的魔法之旅,会让孩子在掩卷之余,嘴角勾起满足的微笑。
《噼里啪啦打屁股》
纯真的童年里,打屁股的经验总是令人印象深刻,但回想起来,心头却往往不是苦涩,而是父母浓浓的爱意。这个故事也一样。
熊猫可可千方百计想挨打的心理大人可能很难理解,但“被揍得红红的屁股”(有时候或许是一张卡片、一粒糖果……)是孩子进入集体、被人接纳的标识。所以爸爸妈妈要随时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嗅嗅丢了》
爸爸妈妈或许不曾意识到孩子对玩具是多么依恋,但相信通过小主人公这场惊心动魄的想象历险,我们一定能体会到孩子心中的焦虑和担忧……
这个故事涉及了心理学所说的“分离焦虑”,即孩子在与自己所依恋的对象分离时所表现出的不安和恐惧。这样的焦虑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如果无法排解,往往会转化成心理疾病。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紧紧搂住孩子,告诉他:我们一起去寻找嗅嗅吧!
《看我!看我!》
爱我就是牵我的手、亲亲我、抱抱我、陪我玩,还要“看我!看我!”
这是一本可以读、可以玩的图画书,是一部邀请父母和孩子共同演出的喜剧,它告诉忙忙碌碌的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有空不妨学学嘿嘿一家,变成长颈鹿、变成长臂猿,变成老虎,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抱抱和亲亲!
《当我们同在一起》:
当我们同在一起的时候,总是那么快乐!爬山一起,旅行一起,到月亮上玩也一起,做梦也要一起做!一直到了很老很老的时候,大家也还是在一起。
《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
妈妈说:“该吃饭啦!”到了吃饭时间,小汤姆却不愿吃饭,他灵机一动,给妈妈讲了一个“很饿很饿的小猪”的故事:这只小猪吃掉了所有冰箱里的好东西,吃掉了超市里的零食,越长越大,渐渐吃掉了汽车、吃掉了城市,吃掉了大山大河……后来,小猪怎么样了呢?小汤姆到底有没有乖乖吃饭呢?……

《当我们同在一起》/黄郁钦 中国台湾 黄郁钦他的正业是编剧,却爱画画成痴,总是由已经不多的睡眠中挤时间来画图,《英文榜首张嘉倩》、《如鱼得水》等书中,皆可见其插画作品。童心极强,儿童绘本作品获得第三届牧笛奖首奖。《噼里啪啦打屁股》文 马丁尼勒革航 法国图 南希德尔沃 比利时《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文 马丁奥尔 奥地利图 玛努拉奥尔特 德国玛努拉奥尔特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图画书创作者,是德语图画书世界的当红明星。生于1970年,摄影师,拥有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曾在美因河畔的奥芬巴赫设计学院学习插画,重点是儿童图书的插图。2004年她因《真正的男子汉》一书而荣获“奥尔登堡青少年儿童图书奖”。目前她与丈夫、儿子就生活在奥芬巴赫。《雪孩子》凯瑟琳沃尔特 文 英国艾利森埃奇森 图 爱尔兰《看我!看我!》文 图/崔永嬿 中国台湾她的插画创作曾获得日本亚洲插画双年展优等奖、意大利波隆那插画展入选等奖项。《如果嗅嗅丢了》文 奥罗拉杰塞特 法国;1966年生于巴黎。心理学专业,从事青少年心理学工作,拥有自己的心理诊所。这是他的第一本图画书。图 芭芭拉考特乌斯 德国;1971年生于德国。学习绘画和版画设计。已经创作并出版多部少儿读物。 《小羊睡不着》文 卡尔诺拉克 英国图 松冈芽衣 日本 松冈芽衣有一半日本血统,2004年毕业于京斯顿学院,日前取得京斯顿大学插画学士学位。她的作品(Where can the animals go?)曾获日本ANA航空举办的第一届「我的蓝天」国际环境绘本佳作。 金波审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小羊睡不着
看我!看我!
当我们同在一起
雪孩子
一只很饿很饿的小猪
如果嗅嗅丢了
噼里啪啦打屁股

其实,这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我们是怎样长大的呢?看看小猪就知道了。小猪从前很小很小,吃的东西也很少很少。我们的心灵原本就像小猪的那个小饭盆,是装不下太多的欲望的。但是,小猪的食欲在增长,食量在增长,体格在增长——最终世界上的一切都被小猪的食欲彻底毁灭了。呜呼!这只饥饿的小猪原来代表了我们整个人类!看到这样的成长欲望,我宁愿和小汤姆一样,每天只感到一丁点儿饿,就够了。成长是不是太可怕了呢?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都以小猪的方式成长,那成长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不愿意长大,是当下很多孩子内心的秘密,小汤姆的这种心理恐怕也不仅仅是针对吃饭,而是针对成长。我把这本图画书看作是很另类的图画书,它的意义文字的含义远比我们看到的更深刻。我可以归纳出这个故事的很多含义。首先,局部图案与整体图案带给我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有时,我们会过分关注局部,看不清全局,正如有一句诗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我们又会只注意事物的大轮廓,而忽略了细节。迷惑我们的,是那些奇妙的色彩吗?不是,是我们的心。你的心静下来,你发现的细节就会多起来;你的心一急躁,你看到的真相就会少很多。你看,这本小小的图画书已经引申出了哲学上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其次,我发现这本书描绘的是一个孩子的想象。一个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幻想自己给灰熊画上了衣服,把鳄鱼当成了一座山,把长颈鹿当成了登上月球的梯子,把小猪当成了热气球,把狮子当成了毛茸茸的垫子。这是孩子们的游戏中常会发生的事情。我女儿小的时候,经常会玩类似的游戏。我们家的玩具青蛙曾背着我的女儿跳到芭比娃娃的城堡里去,我的女儿也曾坐着鸭子拉的小车,去雪人娃娃家做客。这些都是很好玩儿的事情。童心大到无边,我也希望自己和这本书里的小姑娘一样,即使到戴上老花镜、成了一个老奶奶的时候,也能爬上鳄鱼山。所以,别扔了你的旧玩具。50年后,你和这些玩具朋友们相会的时候,没准儿可以返老还童呢。因此,想象的乐趣是这本图画书的第二层含义。这本图画书的第三层含义是集体能带给人幸福感。六个人凑在一起未必就能有快乐。六个人凑在一起,也可能会有猜疑、打斗和嫉妒。但是,为什么这本书里就没有这些不好的东西呢?因为他们互相给予。每个伙伴都用自己身上的颜色给大家带来了快乐。还有其他含义吗?或许还有,我们等待你的新发现。《雪孩子》宛如一首轻音乐,给我们奏响了孩童世界梦幻与现实交融的动人乐章。这本图画书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兔宝宝依依惜别雪人,帮助爸爸去做事。在雪原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雪人。雪人把兔宝宝送回了家。没有复杂的构造,也没有繁琐的画面,一切简单到一目了然。但,一目了然之间却有着一遍看不透的深情。我老觉得,越简单的东西,往往越不简单。在这本书的简单中,我除了感受到美与爱之外,还印证了一个发展心理学上的成长过程。这正是3岁宝宝和妈妈需要的作品啊。当婴儿渐渐成长,到3岁的时候,他们非常喜欢和比他们大的小哥哥、小姐姐交往,宝宝逐渐与母亲拉开了距离,加入到小社会中。这是婴儿社会性发展的需要。同伴的产生,可以满足孩子的归属感、尊重与爱。在互相交往中,孩子不仅要满足快乐愉悦的感官需求,更需要建立遵守规则、承担责任、服从权威、完成任务这些健全人格必须要具备的素质。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兔宝宝主动创造了同伴,(这个同伴的形象真的好是一个好哥哥的形象呢)兔宝宝在同伴的身上获得了极大的愉快感受。但是,兔宝宝很乖巧啊,他很理性地服从了权威人士——爸爸的命令,承担了爸爸交给的责任,最终完成了任务。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兔宝宝。这是一本特别有画面意味的图画书,作家杰塞特不愧是开心理诊所的心理专家。他非常熟悉一个孩子的睡前心理,其实,这不过是一个孩子睡前几秒种里默想的故事,结果就被他写成了这么有意思的图画书。好玩的是,这些画面里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你注意过孩子房间里所有的玩具吗?在以后的想象历险中,很多玩具都作为角色出现在每一页中。 ——《宝贝儿,我们一起走进图画书》(保冬妮著)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