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茶语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茶人茶语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美食,茶,

作者: 卢祺义,张小霖编著

出 版 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1字数: 218000版次: 1页数: 271印刷时间: 2010-4-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8092273包装: 平装

茶人茶语
内容简介

为了展现20年上海茶人风采,实录20年茶文化风云,并为“世博”后茶文化再持续发展20年提供精神动力和历史参照,《茶艺报》自2007年起就专门开辟“茶人访谈”栏目,陆续介绍了30多位对上海现代茶文化作出特殊贡献或某一方面有突出成绩者。从茶业、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等各界选取数名有代表性或影响力较大的人物进行采访。现将这些采访录汇编成册,作为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份贺礼。

茶人茶语
作者简介

卢祺义,1950,年生于上海,198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自1991年参与创办上海首家茶艺馆“宋园茶艺馆”以后,一直从事茶文化的宣传、培训工作。现任上海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市茶叶职业培训中心教研主任。编著和执编《文人品茗录》(与蒋星煜合著):《海派茶馆》、《海客谈茶》、《茶与健康生活》、《茶文化知识一百问》等多本茶文化书籍,发表茶文化专题论文二十多篇。

茶人茶语
目录

周星娣:序言

蒋星煜:我的饮茶生活

何耀曾:茶业,终身的事业

王镇恒:我是一棵“茶树”

白忠懋:我饮茶既在家更在“野”

王存礼:编著茶书二十年

刘启贵:这辈子注定与茶有缘

徐永成:乐为茶文化发展多贡献

刘修明:切切实实为“茶”做点事

沈海宝:缘是中华一茶人

陈金芬:茶伴我活到老学到老

徐传宏:再写几本茶叶香浓的书

汤兆基:饮茶是修德的过程

倪焕凤:多角度推广茶文化

于金玲:以声传情的“空中茶馆”

黄汉庆:让茶业持续健康发展

许四海:壶缘,佛缘,福缘

蔡东联:茶科研应贴近大众

陈金林:我对“茶”的研究和思考

高胜利:“茶”的发展有赖更多人参与

乔木森:乔家有木应有“茶”

陶昌鹏:一生追求“石壶”创制

刘秋萍:中国茶文化阵地决不能丢

刘钟瑞:茶,陪伴我的生活和工作

韩欣:把社区茶艺“蛋糕”做大

钱谷夫:发扬“茶人精神”,尽力为“茶”奉献

谈桃林:清韵紫砂 淡雅茶人

阮华根:既投身茶业 就认真去干

梁似瑛:围绕“茶”字作文章

汪玲平:茶缘不了情 清香诱后人

闻芳:茶艺师,“茶”的传播者

方茵:倾心于茶艺教育

卢祺义:后记一

张小霖:后记二

茶人茶语
书摘插图

陈眉公佘山品茶

狡星煜

上海拥有许多历史名人,明代的陈眉公(陈继儒,l558 1640),即其中之一。他二十七岁那年乡试落榜后即隐居佘山。史书与方志都说他曾被“先后荐征,屡辞不应”。所以时人称之为“陈征君”。

他在佘山隐居达五十余年之久,对于佘山古迹的修葺,文物的保护、保存,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热爱品茶,品茶成为隐居的休闲生活中的主要活动。他的诗文以及随笔小品涉及“茶”的也不少。有的是在无意中提到的当时生活片段及见闻,却成了学术含金量颇高的珍贵文献。例如他所作《沐堂建殿疏》说:

其山有殿阁,出树梢。一瓦一木,出真空(蒋注:真空法师)手担肩负。壬子,为游客入山,不戒于火,大殿竟付烈焰中。此时有支谷长老住徐叔文茶园中,见沐堂峰顶幡僮麾盖簇簇入烟燎而去,意甚怪之,而未几诸佛化为灰烬矣!

这壬子年应为万历四十四年(1612),这就是说当时余山的茶的生长既不是野生的,也已经不是分散的种植,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茶园了。园主为徐叔文,应该不是等闲之辈。因为万历年间的内阁首辅松江人徐阶曾经是经常来沐堂烧香的香客,而徐家又是松江府最大的地主,此时虽已经过海瑞的严厉查处,退还了不少土地。但仍拥有大批土地。这徐叔文即使不是徐阶的堂房侄孙辈,也肯定是徐阶的族人也。

……

书摘与插图

茶人茶语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