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9年纪实文学

分类: 图书,文学,纪实文学,
作者: 丁晓原主编
出 版 社: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404000版次: 1页数: 450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1334958包装: 平装


本书选编了2009年度的九篇优秀纪实文学作品。
王宏甲的《休息的革命》以“开放之门”、“破冰之旅”等篇章,具体地生动形象地从“休息的革命”这一独特的视角,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作品所说的“休息的革命”是指旅游之事的深刻变迁,但其中主要的价值并不是梳理当代中国旅游发展的史迹,而是通过特有意味的人物和重要事件的叙述,展示了颇具史意的中国形象的演进。它在题材上独具一种别致的魅力。傅宁军的《大学生“村官”》是一部在题材的现实性、主题的重大性、非虚构文本表达的文学性等方面,显示着诸多积极意义的重要作品……

序:长篇纪实文学的召唤力
让汶川告诉世界
苏州工业园区纪事
大学生“村官”
雪豹突击队
真人航天员
想念父亲
惊天惨案
休息的革命
解放战争的几个节点
2009年纪实文学大事记

苏州工业园区纪事
章新胜的真正威信还是在省委、市委决策要在苏州建设如今已经成为苏州名片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之后的那些出手不凡的动作之后树立起来的。
章新胜到苏州是在1990年,这一年世界上发生了一件大事:中东海湾战争爆发。萨达姆指挥的伊拉克军队借口举兵入侵邻国科威特,美国的老布什立即命令美军进行了一场摧毁伊拉克军队的“沙漠风暴”,曾猖狂一时的伊拉克军队不堪一击,溃败在布什手里。
这一仗,对许多小国是个巨大的震撼:强邻虎视眈眈,小国随时可能有被吃掉的危险……这些小国中有一个领袖怀有特别的危机感,他就是新加坡资政李光耀。
作为新加坡国父式的人物,李光耀对自己国家的那种危机感使他在那段日子里有些坐立不安。李光耀对治国有着独特的眼光,他认为新加坡经济虽然已经发展到很高水平,但毕竟是弹丸之地,抵御外力受到很大限制。面对复杂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李光耀认为新加坡必须寻找新的出路,以求立于不败之地。而要增强国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内外并举发展经济,即在国内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必须走出国门,力求与可靠而友好的大国进行经济联合,从而使新加坡走出一条与大国建立“战略合作”和将本国事业向外扩展的全新道路。
也就在这个时候,东方醒狮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更大的改革开放浪潮。邓小平的“南行”讲话内容也传到了李光耀的耳里。这位带兵出身的具有东方文化传统的新加坡领袖,从邓小平的讲话中得到了巨大鼓舞——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这样讲:我们要赶亚洲“四小龙”,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
邓小平南行谈话后,中国内地的官员成群结队地往新加坡跑,以便取经回来干自己的四个现代化。
新加坡是个区区岛国,面积只有中国的一个县那么大。一时间,新加坡快成了要被踏沉的游船……据说,仅1992年这一年,中国中央各部委和省以上的高官率团访问新加坡的就有九十八位,共有九万余人次到这个岛国考察取经。
“这个样子,还不如我们去中国给他们也建个新加坡模式。这样一则可以回报邓公对我们新加坡的褒扬,二则可以寻得一个与我们同源文化的大国的保护!”李光耀找来同僚密商此事。
“资政建议甚是,我们动身去中国吧!”同僚们纷纷赞同。
于是在1992年的9月,李光耀带领新加坡副总理王鼎昌等重要官员来到中国,名为访问,实则在寻求合作地。他们从中国的南方一直走到北方,又走了山东、上海等沿海城市。
李光耀一路考察,最后比较之下,他中意的还是上海。因为上海工业基础好,交通又方便,人才等各种资源又具优势。但与有关方面接触后,新加坡人内心失望了:上海人并没有把新加坡的诚意理解透。
“要不资政您和王副总理先回国吧,我留下来再看看。”年轻的副总理李显龙对李光耀和王鼎昌说。
“也好,毕竟我们选定的是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肯定会有我们中意的地方。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了。”李光耀和王鼎昌会意地对视了一下,对李显龙这样说。
就这样,李显龙留在了上海。接下去的时间怎么安排呢?上海已无要事,可上海又非轻松的旅游城市。李显龙的助手建议道:“副总理是不是可以到苏州一趟,那里离上海很近,又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尤其是东方古文化和江南风景都在那里集中体现。”
“好,就到苏州去休息两天。虽然来过几次中国,但苏州的园林我还不曾去过。机会难得!”一身休闲服的李显龙精神抖擞地在房间里做了几个扭腰伸臂的动作。
“什么,李显龙副总理要来苏州!太好了,明天一早我去上海接他!”几乎不出一小时,新加坡副总理第二天要到苏州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章新胜市长耳里。正在忙着如何落实市委对外开放搞活的章新胜听到这一消息,兴奋不已。作为国家旅游局原副局长,他与新加坡的几位高层政要都有过交往,这其中包括李显龙。作为老朋友,他去上海接一下李显龙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这一点章新胜了解新加坡客人,他们非常讲究“适宜”的礼仪。如果事情做得太热情了,反而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李显龙此次来苏州是纯粹的私人旅游,我们怎么接待呢?跟他谈不谈与苏州的经济合作事宜呢?章新胜通知市政府秘书长毒排明天到上海的车子后,脑子里盘算着如何接待新加坡客人的到来。对啊,派谁来一起接待客人呢?这很关键,搞好了,我们就可以把新加坡放在口袋里的项目拿到手,弄不好便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找谁来担此重任呢?老吴!昆山的吴克铨行!章新胜一高兴,操起电话就往市人大打去。
“喂喂,老吴,吴克铨同志在吗?什么,他还没上人大来报到?好好,我打昆山找他吧!”章新胜重新操起电话,往昆山打去——“喂,是老吴吗?市人大会已经开过几个月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去报到呀?谁说你退居二线了?人大副主任位子很重要嘛!哎哎,老伙计,你没有去报到正好,我这里有个急差事:明天哪,新加坡的副总理李显龙要到苏州来,我想请你老将出山……当然合适了,你是昆山开发区的创始人,搞开发区有经验,新加坡人也知道昆山有个开发区很出名。这次李显龙来目的不明,但他们是想到中国来投资这一点我们已经摸清了,问题是我们得想法让他们口袋里的钱放到苏州来。哎,这可是件大事!就因为这,我才请你老哥出山的嘛!好,别推了,明天一早你就上苏州城里来,我们一起接待李显龙。跟他怎么说,现场发挥吧!”
章新胜风风火火下达“命令”后,就忙着去准备第二天李显龙来后的各种接待细节。
P16-18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