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袁腾飞说世界史上(百分百原味复刻袁老师火辣捧腹历史课堂,900万人一起重上他的历史课!)

分类: 图书,历史,历史知识读物,世界史,
作者: 袁腾飞著
出 版 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字数: 200000版次: 1页数: 229印刷时间: 2010-5-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27044741包装: 平装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3——袁腾飞说世界史上》一书是“百家讲坛最受欢迎主讲人”袁腾飞继讲述中国史之后,又一重新诠释的世界历史。嬉笑怒骂的历史段落,将那些原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精彩绝伦。
本书是袁腾飞讲历史系列之《世界史》上部。其文风新颖,措辞犀利,锋芒毕露,一针见血,幽默风趣,内容涉及:资本主义兴起、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等话题,文中更是谈及对英、法、美、日等国看法,个性十足的历史课堂为我们继续再现那些早已尘封的历史,让读者在如同听相声般的快乐中感受世界历史的百年变迁。
除了文字内容之外,还插入了大量的彩色图片,采用四色印刷,集趣味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身。

袁腾飞,男,1972年2月生于北京,199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曾在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任教13年。现就职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北京市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其授课视频08年被学校上传至网上,并迅速走红,一周内点击下载量即超过1000万次,因其幽默风趣、活泼生动的讲课风格,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牛的历史老师。”

自序
第一章 巨蛋初破(资本主义兴起)
1.东西各家各有礼
无忧无虑做“宅男”/海盗也疯狂/纠结的“南辕北辙”/咬紧牙关护海权
2.我为财富狂
小黄金大作用/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外来的洋和尚/被逼无奈的绕行/海上大PK
3.“两颗牙”的侵略
赖不掉的契约/稳赚不赔的买卖/远行的收获
4.复兴绿芽节节开
春天里的文艺/赎罪的皇帝/神也失态/都来晒晒代表作/“十字架”宗教
第二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资产阶级革命)
1.家家窝里反
上帝很偏心/海盗的正名/好战“无地王”/多事的茶叶/短裤战长裤/愣头青当道/说翻脸就翻脸
2.户户争独立
偷袭总是要还的/举起手来/一二三 排排坐/攻占巴士底狱
3.绅士也疯狂
跟着感觉打/都来抱不平/暴力是王道
4.容缩的都是精华
矮男也神气/退休再上岗/法典传世/致命的情敌
第三章 改革四处冒芽(启蒙运动后的变革)
1.瓦砾堆下冒极端
车轮子革命/女王的同意权
2.各管一摊儿
邦联还是联邦/ 新警察故事
3.好好学习
科学反愚昧/个个是牛人
4.阳光普照疗效好
梦想“乌托邦”/土地公找妈妈/喝红酒就土饼
5.比较才知啥最好
抢来的都是宝/铁蹄子出山
第四章 革命遍地开花(工业革命的拓展)
1.自身条件很重要
名牌菜篮子/好运一条龙
2.小树结大果
小浪大浪一起上/小农大农的较量
3.下线不稳看上线
无奈的连锁反应/“北方人”的怨恨/自由的黑奴/谁都别记仇
4.电梯式革命
“斯基”的觉醒/“吝啬”的普鲁士
5.小岛事儿更多
弹丸大变身/造反的武士/内忧外患/倒幕行动/快刀斩乱制/你的就是我的/武士刀下鬼
6.探索与发现
变了样的格局/初露端倪

相比太多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他(袁腾飞)致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他嬉笑怒骂的讲课风格引来争议,但这位从教14年的老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普及历史知识,并且让这种普及变得有趣。——《中国青年报冰点》冷静、平和的心态,使袁腾飞将自己对历史的喜爱发挥到了一种极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京华时报》无论是虚拟世界里的网民,还是现实课堂里的学生,所有人最被袁腾飞吸引的,是他把“死去”的历史“活生生”地带到学生面前。——《文汇报》袁腾飞不太一样,这总算不是一个老年版嬉皮士了(指易中天),而是青年嬉皮士。——《新京报》我们习惯于心存敬畏之心,听人正儿八经地说史,评书好听,那是野史,如今忽然有人从历史中提炼出幽默来,让人听着可乐听得上瘾,还真是难得。——《广州日报》此君(袁腾飞)感情滚烫,一口京片子生脆而凶猛,砍瓜切菜痛下针砭,如同老北京的豆汁,初入口毁人朵颐,细回味悠长绵然。——《羊城晚报》

1《袁腾飞说世界史》序言
是越来越好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达到无任何界限地研究历史的境地。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前面有一段话:“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2第一章 巨蛋初破
反过来看欧洲,主要是商业文明,商业文明首先就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咱俩交换,你漫天要价,我坐地还钱,凭什么你一口价?咱最好等价交换,你价出高了,我可以不跟你换,我跟别人换去,咱俩是平等的,他们特别注重人与人的契约关系。






















3第二章 东边不亮西边亮
比如说咱们仨,我来自英国,你来自意大利,他来自德国。当我们登上北美这块土地的时候,我们以欧洲为祖国,然后我们在这儿生活,一下子生活了20年,英语成为我们的共同语言。我们就以我们生活的这块儿土地为我们的祖国,等我们的后代诞生在这块儿土地上,我的儿子没去过英国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