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藏富于国,不如藏富于民)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亚当史密 著,樊冰 译
出 版 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1字数: 600000版次: 1页数: 544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672852包装: 平装


《国富论》全称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亚当斯密(1723~1790),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之一。他的《国富论》被誉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当时,即以此书名闻天下,在一次政治家的聚会上,亚当斯密姗姗来迟,所有人包括英国首相即刻起立迎接。斯密请他们先坐,权倾天下的首相却答道:“不,您先坐下,我们再坐,我们都是您的学生。”被后世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将一生都献给学术,终生未娶,没有子女。

第一篇 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
第一章 分工
第二章 分工的起源
第三章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第四章 货币的起源及其使用
第五章 商品的真实价格与名义价格或其劳动价格与货币价格
第六章 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第七章 商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第八章 劳动工资
第九章 资本利润
第十章 工资与利润随劳动与资本用途的不同而不同
第十一章 地租
第二篇 资产的性质、积累和用途
第一章 资产的划分
第二章 作为社会总资产的一个特殊分支
第三章 资产本积累或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
第四章 贷出取息的资本
第五章 资本的各种用途
第三篇 不同国家中
第一章 财富的自然发展
第二章 罗马帝国衰亡后欧洲古代国家农业所遭受的挫折
第三章 罗马帝国衰亡后城镇的兴起与发展
第四章 城镇商业对农村改良的贡献
第四篇 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一章 商业或重商主义的原理
第二章 限制国内能生产的外国货物的进口
第三章 对那些其贸易差额不利于我国的
第四章 退税
第五章 奖励金
第六章 商业条约
第七章 殖民地
第八章 关于重商主义的结论
第九章 重农主义,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第五篇 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第一章 君主或国家的费用
第二章 一般收入或公共收入的来源
第三章 公债

第一篇 劳动生产力提高的原因及劳动产物
在不同阶层中分配的自然顺序
第一章 分工
劳动生产力上的极大提高,以及劳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技巧,熟练程度和判断力,很大程度上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通过对个别制造业中分工状况的考察,便不难理解分工在社会运作中产生的结果。通常的观点是,在一些极不重要的制造业里分工最细。当然也许和那些重要制造业相比它们并没有真的分工更细,而只是这类不甚重要的制造业的目的仅仅是供给少部分人的少量需求,因此它们所雇佣的工人数量较少,而各个工作环节所雇佣的工人通常都可以被集中在一个工场内,旁观者可一览无遗。而那些大制造业,目的是供给大部分人的大量需求,每个工作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工人,雇佣的工人数量较多,因此势必不可能把这大量的工人集中在一个工场内,旁观者看到的最多也只是某一环节的工人。所以在这种大制造业中,尽管实际上生产过程比小制造业划分得更加细密,但由于这种划分不像小制造业那么明显,因此很少让人觉察,容易给旁观者造成大制造业分工不如小制造业细的假象。
以制针业为例,它是一个很微小的制造业,但它的分工却时常引起人们的注意。一个工人,若对于这份职业(分工已使制针业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没有受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又不知道如何使用这种职业的机器(可能同样由于分工才导致这种机器的发明),那么便是再努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1枚大头针,当然更不可能是20枚。但是按现今的工作状况,不仅整个工作会成为专门的职业,而且又被严格地细分成许多部门,其中大部分也同样会成为专门职业。一人抽铁丝,一人拉直,一人切割,一人削尖其一端,一个磨光另一端,以便装圆头。但仅仅是做圆头,就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甚至用纸包装都是一项专门的职业。这样,一枚大头针的制造就被划分为18种操作。
书摘与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