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碳减排良方还是金融陷阱

分类: 图书,经济,经济理论,
作者: (美)拉巴特,(美)怀特 著,王震 等译
出 版 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2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2175313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低碳之路:重新...
碳金融-----碳减排良方还是金融陷阱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86.00
总当当价:¥60.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加拿大多位经济学家力推发达国家图谋维持经济优势的新“游戏规则”,中国“与狼共舞”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新契机。
《碳金融》一书通过丰富的事例和系统的论述向我们揭示了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作用,也告诉我们环境风险未来可能对公司运作的影响。其对现在和未来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刘力 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详细介绍了碳金融的操作机制。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引入,仅仅通过企业和个人的自愿或强制行为是无法达到减排目标的。碳金融从资本的层面入手,对温室气体排放权进行定义,延伸出碳资产这一新型的资本类型,而碳市场的存在则为碳资产的定价和流通创造了条件。碳金融代表了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杨志 中国人民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研究所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恰逢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之际,中文版《碳金融》一书正式出版了。它为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知识读本,从中可以学到欧美国家解决气候变化的金融方法。希望人人关注气候变化。
高世宪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最大的环境问题,它会影响能源部门的产能和竞争。同时,环境风险还对公司信息披露制度带来巨大挑战。二者的矛盾孕育出了很多旨在管理内在风险的金融产品,《碳金融》一书正是对这些金融产品做出解释。有这方面决策需要的企业主管们,很值得阅读此书。
斯基普•威利斯(Skip Willis) ICF国际公司加拿大运营部总经理
本书出版恰逢其时。拉巴特和怀特成功地讲述了碳市场的运作模式。在我们向“碳限制”世界转型过程中,他们以简单的例子和宝贵的资料。详细介绍了演变中的各种机制。《碳金融》这本书注定会成为这个领域的指导性著作,其影响将会持续多年。”
苏珊•麦吉奇(Susan Mc Geachie),Innovest战略价值顾问公司董事,多伦多大学研究所教授,简•安巴特西尔(Jane Ambachtsheer)Mercer投资顾问公司总裁,多伦多大学研究所教授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的中心议题,甚至成为国际政治的重心。国家间围绕世界能源的控制权所进行的激烈争夺,各国维护自身利益所制定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各国政府积极主导的替代能源开发,使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而油价波动、低碳经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保护诸多问题,不仅是政府首脑、智库学者的案头工作议题,而且成为切切实实的民生问题。中国在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石油天然气为主,扩展到了煤炭、电力、风能、生物质燃料、核能、能源科技等各个方面,而伴随着能源问题的国际化,中国也从国际社会的幕后走到台前,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
中国石油作为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承担着履行政治、经济、社会三大责任,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围绕着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这一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资源”和“市场”两大战略,注重国内外资源和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能源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石油企业的海外发展往往伴随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
作者简介
王震,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院长、中国能源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融学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博士。同时兼任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曾获第九届全球金融学会优秀论文、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学术奖励。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等重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了《中国经营困境公司绩效、重组与公司治理研究》、《石油公司并购与重组》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正在变化的气候
一、气候变化的科学涵义
二、气候变化的政治涵义
第三节企业的气候风险
一、监管风险
二、实体风险
三、商业风险
第四节气候政策
一、减排政策
相关链接1-1碳定价过程中的难题
二、适应措施
相关链接1-2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温尼伯市的水灾适应系统
第五节金融服务业的作用
相关链接1-3瑞士再保(Swiss Re)提供清洁发展机制保险
第六节结论
第二章能源链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能源链和价值链
第三节碳政策
一、政策方法
二、更广泛的政策意义
三、国家与地方自给自足
第四节不同使用者和用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一、使用者:企业、家庭和政府
二、用途:制造、运输、供暖、水和固体垃圾的处理
第五节能源的来源:化石燃料
一、煤炭
二、石油
三、天然气
第六节能源的来源:核能
第七节能源的来源:水力发电
第八节能源的来源:再生能源
一、传统生物质能
二、风能
三、太阳能
四、潮汐能与波浪能
五、现代生物质能与生物燃料
六、地热能源
第九节关键问题
一、一个建立在燃料电池基础上的氢能经济?
二、碳封存
三、意料之外的排放
第十节为能源链的转型提供融资:风险资本的作用
……
第三章受监管的产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
第四章气候变化对碳金融发展的实体影响
第五章机构投资者与气候变化
第六章碳排放交易理论与实务
第七章气候变化与环境安全:个人、社区、国家
第八章适应恶化的天气
第九章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第十章碳金融:现状与展望
缩略语列表
尾注
网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