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竹书研究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战国竹书研究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杨泽生 著

出 版 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 341000版次: 1页数: 213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603236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在种类繁多的出土文献中,简帛文献最为大宗。已发现的简帛,按照内容性质主要分书籍和文书两大类,此外还有书札、历谱、遣策和卜祷记录等。由于内容性质不同,简帛书籍和其他类别在研究的方法途径上也有一些区别,所以有学者主张将它们分开来进行研究。简帛书籍按其年代又可分为战国、秦、西汉早期、西汉中晚期至东汉四组,其中战国一组年代最早,学术价值非常高,其文字又多与其他三组有较大差异。而从书写材料看,简和帛根本不同,简也有竹简、木简之别。鉴于战国帛书只有子弹库楚帛书,其发现时代早,数量也少,学者研究比较多;而现在“已发现的战国简均为竹简”,换言之,已发现的战国简帛书籍除了子弹库楚帛书,就都是战国竹书,因此,将战国竹书独立出来进行研究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

作者简介

杨泽生,1969年8月生,广东省信宜市人。198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1992年考取该专业古文字学方向研究生,师从李家浩先生。1995年毕业后在佛山大学中文系工作8年;其间在1999年考取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曾宪通先生,200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汉字的教学研究,发表《燕国文字中的“舞”字》、《长台关竹书的学派性质新探》、《甲骨文“妓”字考释》、《笔顺规则新探》等论文40来篇。

目录

总序

零 引言

壹 绪论

一 中国历史上的竹书

(一)竹书的名称、含义和形制

(二)竹书的起源与流传

(三)竹书的历史文化地位

二 古代出土发现的战国竹书

(一)孔壁竹书

(二)汲冢竹书

(三)其他竹书

三 现代出土发现的战国竹书

(一)长台关竹书

(二)九店竹书

(三)放马滩竹书

(四)慈利竹书

(五)郭店竹书

(六)上博竹书

(七)其他竹书

四 研究战国竹书的方法

贰 长台关竹书研究(四篇)

一 “民”字考释

二 文字风格的横向比较

三 38号和3号残简考释

四 学派性质新探

叁 郭店竹书研究(七篇)

一 《老子》考释(六则)

(一)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

(二)孰能阡以动者将徐生

(三)执之者远之

(四)为而弗志

(五)有状蟲成

(六)甲于累土

二 《太一生水》“成岁而”和楚帛书“以为岁”

三 《缁衣》中的“言不行”和“以行”

四 《唐虞之道》考释(两则)

(一)身穷不(里匀),复而弗利

(二)二十而君

五 《忠信之道》考释(两则)

(一)匋而者尚

(二)群物皆成而百善磨立

六 《成之闻之》考释(两则)

(一)民可敬导也,而不可也;可舞也,而不可也

(二)智而比即

七 《语丛》考释(七则)

……

肆 上博竹书研究(十篇)

伍 孔壁竹书研究(一篇)

结语

引用论著简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