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

王朝导购·作者佚名
 
教养的本原:哲学突破期的儒家心性论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参考价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类: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中国古代哲学,

作者: 李景林著

出 版 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1字数: 273000版次: 1页数: 350印刷时间: 2009-12-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310580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写作计划中原拟有“儒家思想渊源”一部分。我们已发表了数篇论文阐述这一问题。现选择三篇论文作为附录置于正文之后。这样做,既可保持本书内容上的完整,更重要的是可使读者阅读时能直接进入正题,以免繁冗曲折之感。

作者简介

李景林 1954年11月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哲学学士、硕士,历史学博士。1978年考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系任教,讲授中国哲学史课程。曾任吉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主任。2001年7月调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任教。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辅仁国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北京市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道家哲学、串国文化。著作有《教养的本原》《教化的哲学》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目录

绪论儒家心性之学与中国文化的精神

上篇 由“神"性回向人性——孔子的性与天道思想

第一章“晚而喜易”与孔子“性与天道”观念的发展

第二章以义利辨天命——孔子对天命的人文解释

第三章性与天道的形上学

第四章人与仁道

第五章心知论

中篇 由性道一体到即情显性——孔子至孟子心性观念的发展

第六章 曾子传道与思孟学派

第七章《大学》以修身为本的心物关系论

第八章子思的方法论与性命思想

下篇 内在超越价值形态之证立——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第十章 由性、命分合规定性之内涵及性善之义

第十一章即情显性——心对性的实证

第十二章志与气——身心关系论

第十三章尽心、知性、知天——人的自由与超越

结语

附录儒家心性思想溯源

主要参考书目

再版后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网络 版权所有